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月26日结束了美国“公关之行”,美以接连几天的“嘴仗”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内塔尼亚胡此行收获颇丰,不仅使奥巴马总统对巴以和谈问题“变调”,还使自己的民意支持率飙升至61%。
奥巴马19日中东新政策演讲的重点是中东民主改革问题,并用约四分之一的时间谈以巴和谈问题。奥巴马刻意避开耶路撒冷、难民、定居点等敏感核心问题,现实地只提边界。他说:“以巴边界应以1967年界线为基础,并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交换土地,使两国都有安全边界”。客观地讲,这是十多年来以巴和谈的实际情况,是美国历届政府的共识,并没出格,只不过首次由总统公开宣布而已。即便如此,奥巴马苦心构思的演讲仍然引得以色列的“口诛笔伐”。以方批评奥巴马企图毁灭以色列,称其不了解中东和以色列,还没谈就拱手相让。美国“亲以派”也纷纷指责奥巴马“把以色列赶下盟友列车”,认为这将给美以关系带来“灾难”。
在内外压力下,奥巴马22日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强调美以是坚定盟友,美对以安全承诺“钢铁铸成”。他“变调”澄清,巴以边界是指通过“土地交换”划定的不同于1967年战前的边界,重申反对巴单方面建国、指责哈马斯等。这次演说获以方喝彩,内塔尼亚胡说,非常赞赏这次讲话。
内塔尼亚胡24日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的演讲充分展示了其雄辩魅力,议员29次起立,掌声如雷,比奥巴马年初在此发表国情咨文时的掌声还要热烈,议员们似乎有意弥补奥巴马演讲对以色列造成的“伤害”。内塔尼亚胡强调美以共同价值观,说:“以色列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朋友,美国也没有比以色列更好的朋友。我们肩并肩维护民主,一起推动和平,一起打击恐怖主义”。内获得长达2分钟掌声的话是:“以色列绝不会退回到1967年那个站不住脚的边界线上。按这条线,以色列国土只有15公里宽。”媒体称,这无疑是向奥巴马传递明确信号:不要对以色列施压太甚,否则来年总统大选小心选票!
美以关系为何如此“铁”,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控制着世界,而犹太人控制着美国。犹太人流散各地近两千年,直到首批23位犹太人1654年9月7日踏上美国,才开始大放异彩。美国犹太人经过3个半世纪的奋斗,以不足3%人口的数量,操控了美国政治、经济、文化、舆论等诸多领域。全球1300多万犹太人,一半在美国,比在以色列的还多。犹太人的根在耶路撒冷,其命脉和大本营却在美国,美国是犹太人的“第二祖国”。以色列是靠美国犹太人的鼎立支持才有今天。至今以色列每年获美援助至少50亿美元。美国200多个犹太组织和“院外集团”影响着美政府决策,左右美国外交。美任何总统都不敢忽视犹太人,将来犹太人当选总统也并不奇怪。前总统卡特曾感慨:“我宁可政治自杀,也不愿得罪以色列”。美国一些高官承认:“7至8成的美国议员都受犹太院外集团的操纵,美国国会简直就是以色列议会的美国分会!”
媒体分析,美国视中东为后院,以巴和谈实际上是与美国谈。和谈10多年,每逢关键时刻,美以都激烈碰撞。内塔尼亚胡去年访美,与奥巴马会谈不欢而散,但这不过是“咖啡杯里的风波”。美以关系波折“既是美以民主社会的常态,也是双方公关的手段”。奥巴马借机向阿拉伯国家示好,内塔尼亚胡借此争取更多支持。
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面临以色列国内的猛烈批评。以色列左翼支持奥巴马演讲,认为“1967年边界”是谈判策略,不会影响美以关系。他们指责内塔尼亚胡对抗奥巴马会危害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利益,因而应支持奥巴马以换取美国的更大支持,而不是为难他。
以巴和谈还受巴内部因素制约。巴主席阿巴斯曾说,未来巴国总面积为6205平方公里,而这仅为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定面积的三分之一。阿巴斯认为,巴最大的失误是11年前发动了起义,致使加沙分裂、和谈中断。阿巴斯25日说,如果巴以和谈僵滞,巴方将寻求联合国承认巴国,但即便如愿,仍只有政治意义。巴经济命脉目前由美以掌握。巴已多次宣布建国,但是加沙和东耶的分裂,巴以之间没有和约约束,巴便难以成为完整国家。
巴问题严重影响美国中东利益,奥巴马看到巴身后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但他也承受不起美以关系受损。巴以和谈是大势所趋,但这一进程深受美以巴内政的多方制约,只能步履蹒跚,小心前行,而决策者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进行决断。
(本报特拉维夫5月27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图为奥巴马会见内塔尼亚胡。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