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好就业不如就好业

    ——淮阴工学院用高就业满意度打响毕业生就业品牌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6日   11 版)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要在能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就好业,更是难上难。而淮阴工学院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措施,让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化解,2010年该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提升质量,让学生优质就业

        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论科研能力他们比不过重点高校毕业生,而实践操作水平往往又不如高职学生,很容易陷入“上不着天,下不靠地”的尴尬境地。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必须过硬。”淮阴工学院院长朱汉清教授告诉记者,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两条腿同时走路。

        一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让专业与市场有力接轨。学院对传统专业在保持优势的前提下加强改造更新;对新办专业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对社会需求较少的专业及时调整招生计划,使每个专业的毕业生不愁没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如今,该校现有的44个本科专业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实现了与江苏特别是淮安地方产业结构之间的良好对接。

        同时,该校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反馈的信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除了精选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必须课程,加强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三个结合”。丰富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如鱼得水。“这里的机器设备操作,我在学校的时候也学过,运用起来很熟悉,现在企业已经准备把我留下来工作了。”正在无锡远东控股集团实习的小王同学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这是企业对淮阴工学院毕业生的一致评价。

        校企合作,让学生顺畅就业

        作为工科院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是学校的优势。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持的同时,吃苦能干也给众多企业的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与学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定期来校选聘优秀毕业生。去年,学校新增就业基地26家,目前共在省内外建立长效稳定的就业基地200余家。

        该校还根据当地知名企业需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下面一组数据让人刮目相看:“机电一体化证书班”为清拖集团培养了70多名学员;“淮钢班”为淮钢等多家钢铁企业培养了100多名炉长、工段长;“神工班”为神工集团对口培养了24名技术人员;学校还为富士康集团培训学员近600名。该校一位教师告诉记者,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深受企业欢迎,也使毕业生在进校时就有了婆家。

        去年下半年,电子与电气学院毕业生前往富士康集团实习,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给富士康各部门主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习结束后,富士康科技集团当即决定将原本面向211、985高校毕业生的部分“菁干招募计划”放至该校,一次性录取电子专业31名毕业生,作为企业优秀人才进行储备。

        就业指导,让学生满意就业

        为了让学生不仅好就业,还就好业,淮阴工学院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并利用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这里的每一个学生还必须认真上《大学生就业导论》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这两门公共必修课。

        该校还结合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的各级创业及职业规划大赛,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仅在设计艺术学院就有14个“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现在,从这里已经成功走出了10名自主创业者。2009年学校毕业生尚俊良被金湖县评为了“十佳杰出创业青年”。

        为了让特困生实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学校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每位特困生建立就业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跟踪就业指导和重点服务。如,交通学院对就业困难学生和零就业家庭学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经管学院实行教师帮困奖励制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施“5-3-2-1联系人制度”,从院领导到普通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据统计,2010届毕业生中,有130余名困难学生通过学校“就业绿色通道”实现了满意就业,通过老师推荐就业的共有420余名。

        在该校党委书记章跃教授看来,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个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数,学校一定会坚持不懈地把就业工作当成学校发展的“头号工程”,在实现数量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推动质量就业,打响淮阴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品牌。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赵泽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