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

    文化体制改革极大调动出精品的积极性

    文化奇葩竞放山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9日 01版)

        继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说唱剧《解放》获国家大奖之后,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演出的晋剧《傅山进京》获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山西省京剧院演出的京剧《五台圣境》获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奖”;山西电影制片厂创作生产的电视连续剧《走西口》获“优秀电视剧奖”;薛勇的散文《游走的鼓班》获第四届“冰心文学奖”;李骏虎的中篇小说《前面是麦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0年,山西共创作电影、戏曲等各类文艺文学作品千余部,其中40多部作品获国家级大奖50多项,获奖数目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佳作不断,精品迭出,一个重要原因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省委书记袁纯清亲自抓文化体制改革,他特别提出,在山西“一体两翼”的发展中,文化发展是“一翼一轮”,文化工作者是转型跨越的“先头部队”。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他深入到演出、出版单位调研,提出文化建设“五大战略”:一、大片大作大戏表现,二、大集团运作,三、大景点支撑,四、大服务引领,五、大会展集聚。省长王君自告奋勇担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组长,提出文化建设要有“五个新进展”:一要在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上有新进展;二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有新进展;三要在文化精品创作上有新进展;四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进展;五要在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上有新进展。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被誉为“一号工程”大步向前。到目前,该转制的文艺院团、新闻出版单位、电影放映发行公司已全部转制,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改革解放了文化艺术生产力。山西16家出版、图书、发行、印刷单位转制组建成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后,组建了教材中心,统一管理、经营原各出版社分散经营的教辅材料;成立了出版传媒网,选题、作者、发行渠道、数据库全集团共享;组建了集团报刊中心,统一开发教育报刊市场;实行了“图书精品工程”和“走出去”战略,努力挖掘整理出版三晋优秀文化。去年,该集团的国家级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品牌期刊和对外版权贸易交易均创新高。其中,《公司的力量》一书受到省委书记袁纯清的重视,袁纯清亲自写信,希望全省的领导干部看看这本书。太原市歌舞团、杂技团、豫剧团转制重组为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后,团领导立即整合演出力量排演了大型话剧《疯狂的疯狂》,目前该剧已在西安、北京等大中城市演出100多场。 

        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出精品、做优秀项目的积极性。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走出国有剧团、自主组建了民营剧团后,一方面深入山庄窝铺、厂矿企业为群众演出;另一方面广揽人才,精心打造精品剧目。2008年,她认真彩排了太原市戏剧重点项目《龙兴晋阳》,该剧目主题高远、唱腔优美、舞台布置新颖、灯光背景独特,在太原艺术周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之后在年底举行的中国戏剧节上一举成名,获优秀剧目奖。2009年,她联合山西省晋剧院等剧团的5位“梅花奖”获得者,共同打造了“梅花”版精品剧目《打金枝》,该剧阵容华丽,演出效果极佳,曾作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晋京演出。2010年,她排演了晋剧《大红灯笼》,该剧大胆运用歌剧、舞剧的演出技巧,使古老的晋剧耳目一新。一些专家认为,该剧是晋剧表演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太原市文广集团排演《千手观音》时,演员们为了做准一个动作常常要练三四天,有的胳膊、腿都练肿了,但没人叫一声苦。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哪怕掉一层皮,也要做到准确无误。正是靠这种信念,《千手观音》的演出被媒体称为“最完美的演出”。(本报特约记者 李建斌 本报记者 杨 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