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公务外包”重点在透明

    司马童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3日   02 版)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山东省多个部门联合推出新举措,推行将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办理,意在节约成本,提高行政透明度。山东省要求,委托单位和受托旅行社应签订合同,明确活动时间、行程、住宿等项目,以及服务标准、服务费用、违约责任等。

        政府部门有选择地尝试“公务外包”,其好处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市场调查表明,借助旅行社在交通、餐饮、住宿、会务、考察等方面的经验和价格优势,公务安排费用可节约15%至30%。另外,明确将旅行社纳入“公务外包”对象,还能加强公费支出透明度和民众监督。

        “公务外包”的优点应该肯定,但这不等于说就没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正如专家所言,“公务外包”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公费滥用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让公务消费更加透明,才是治理腐败的不二选择。所以,“公务外包”虽然有着诸多看得见的好处,但也应防范公务消费“一包就灵”的过高期待。毕竟,“外包”仅仅是转变了一种花钱形式,而社会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其实是这钱是否该花、花得值不值。如果“公务外包”的做法被抬得太高,反倒让人隐隐担忧起来。比如,将来“公务外包”一旦曝了猫腻、出了问题,有关部门会不会顺势来个置身事外的“责任外包”,让问责和处罚无从下手?

        事实上,如果公务消费不透明,“外包”就可能成为掩人耳目的“新马甲”。据媒体报道,尽管有些地方和部门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其他支出”何以成了许多地方爱不释手的香饽饽?就是因为在一些地方的财政支出里,语焉不详的“其他支出”,可以容下不透明的做法。有财政官员透露,“支出能靠民生的早就靠了,那些不便暴露的便都放在其他支出里”。由此不难预见,如果一些地方仍然热衷于“其他支出”,那么“公务外包”能够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外包”的形式固然有合同等外在约束,但在财政预算都没有实现透明的情况下,公务消费要想由此“瘦身”,恐怕并非易事。

        另外,“公务外包”除了财政透明上的难题,其实施过程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比如,对于“外包”的过程,网友们就不约而同地问:选择旅行社的标准是不是合理?操作的程序是不是透明?有无类似招投标的竞争过程?有没有监督渠道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同样会影响“公务外包”的效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