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令人信服是破格的关键

    萧鸣政(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6日   15 版)
    在指标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能保证特别出色的学术青年人才快速擢升,又不挤占其他人员晋升的名额?

        看了“80后”施鹏鹏成为“最年经的教授”的经历,感受颇深。

        对青年人才的破格提升,不仅是对被破格提拔年轻个人能力和学识的肯定,同时更是对广大与被提拔者一样的一批青年人才的鼓励和引导。笔者觉得,施鹏鹏获聘成为教授这件事,能够让那些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的年轻人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不会再认为评教授是一件很遥远、很困难的事情,这对鼓励青年人才投身学术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除了在学术研究领域之外,最好能够在各种不同的行业领域内树立更多的青年人才破格提拔的典型,以此引导青年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激发行业的青春朝气。

        不拘一格选人才这种导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注意掌握破格用人的标准。令人信服的、长效稳定的破格用人标准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促进年轻人才成长的关键。仍然从高校用人的角度说,每个学校应当合理评估自身的学科建设现状,保持人才梯队的稳步提升,适量破格提拔一些在本地区、全国,甚至世界学术研究中有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要注意的是,在破格用人制和常规晋升制之间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每年每个专业中,在教授指标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能保证特别出色的学术青年人才快速擢升,又不挤占其他人员晋升教授的名额?这是一个值得各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完善制度的角度入手,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令人信服的、长期有效的、稳定的制度,既能积极扶持青年人才的成长,又不破坏现有常规晋升体制的正常运行。破格选用新人应该成为对青年人才的爱护,而不能用来追求轰动效应,因此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正视人才成长的周期,不应该鞭打快牛,要给年轻人成才必要的施展空间和沉淀时间。

        对于那些正在努力锻炼自己、力求成才的青年人,笔者的建议是,只要在自己认定的领域内踏实认真地埋头苦干,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或迷惑所干扰,也不要尝试做到面面俱到。在一定时间内,要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所认定的某一方向上,并一直坚持下去。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说,1993年我完成了以“人才品德测评”为主题的博士论文,然而这个选题在最初却被几乎被所有咨询过的好心人泼冷水,因为品德测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人愿意去碰。但是因为我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这篇博士论文获得通过,在这篇论文基础上整理的专著《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1996年获得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管理学二等奖”,此后我的一系列研究都是以此为原点出发的。踏实为人,专心做事,勇于开拓,这是笔者对青年成才的寄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