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一曲村歌唱文明

    ——河北省玉田县刘现庄村

    赵洪波 马 列 撰文\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6日   12 版)
    道德评议会
    村童唱儿歌
    村庄新貌
    免费看病
    村里的戏迷
    十杰文明户
    唱村歌

        刘现庄村村规民约(节选)

        △要爱护乡、村油路、沙石路面,不准在路面旁堆积杂物,晾晒粮食,以免影响交通,造成交通事故。

        △移风易俗,破除迷信,不相信、传播迷信思想,不参与任何非法邪教组织。

        △响应号召,坚持殡葬改革,实行火化。

        “刘现庄,刘现庄,紧紧相连京津唐;

        东西南北条条路,通往幸福和安康……”

        每天早晨7点,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就会准时响起这高昂嘹亮的村歌,这是一首歌,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示了古老还乡河畔刘现庄村的美好生活。

        拥有600年历史的刘现庄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诞生了我国著名剧作家沙蒙、爱国人士刘善琦,甚至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的创始人也从这里走出。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古老的村落也在新一任“村官”白利国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以企富民、以德治村”的发展目标,村委会新班子投资兴建了“刘现庄发达工业园区”,全村700多人进厂当了工人;成立了富达农民合作社,全村200多户农民入社,注册了“刘现”牌系列农产品商标,全村出现了“家家有创收,人人是工人”的繁荣景象。

        古村展新颜,盛开文明花。物质生活富起来的村民更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村委会因势利导,将当年村中的臭水坑、垃圾场硬是改造成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活动器材,更是投资成立了玉田县戏迷协会刘现庄分会,为村民创立了一个演出、交流的平台,不定期的举行戏曲、歌曲、诗歌朗诵、棋类、球类等各种文体比赛和表演。不仅如此,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村委会启动了“爱心工程”,为村里年满60岁的老人免费理发,为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并在村民中举行评选“十大孝星”等活动。

        “南有华西,北有兴十四,中有刘现庄”村里人现在都骄傲地向人们讲这个顺口溜。现在,每逢重大活动,刘现庄人都会自豪的唱起属于自己的《刘现庄之歌》,幸福、骄傲的感情溢于言表。就这样,一个和谐发展的示范村在冀东大地崛起,一曲高昂的村歌唱出了人们文明幸福的美好未来。

        专家点评

        农民生活有新样

        张继成(唐山市委党校教授)

        玉田县刘现庄村的村民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在生活富裕起来之时,时刻不忘建设自己的精神文明家园,他们用唱村歌的形式抒发了当代农民的风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了农民建设幸福美好明天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农民的道德情操,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文明建设之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