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在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热烈气氛中胜利闭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局之年尤为重要。”走出人民大会堂的2800多名代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代凯歌再次奏响,强劲而响亮;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绚丽而辉煌;“十二五”的征程已然开启,新的起点,新的蓝图,新的使命。
紧紧抓住一个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硬仗: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这是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主线。这条主线将引领中国经济站在新起点,开始新的腾飞。
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代表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真正调整结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出现了7次。曹卫星说,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
广西北海市市长连友农代表认为,“十一五”期间,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不均衡的状况,要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根本改善,要尽快跳出过去所倚重的工业化路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使农民的收入增长出现一个拐点,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局面。
“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法转型。”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代表坚定地表示,“我们一定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牢牢把握一个核心: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赵湘平代表认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新期待,是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说:“通过财政再分配与社会保障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我国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和余地。社会保障不但是国家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重要目标,而且可以成为现阶段调整收入分配最为有效的综合分配工具。”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表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老百姓才会有越来越强的幸福感。”他认为,当前,我国在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方面,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认为,这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充分体现。山东省临沂市市委书记张少军代表说:“今天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GDP增长目标降低,而居民收入目标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单列一章。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未来5年工作的重要导向,就是民生优先,以人为本。”他表示,一定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努力创新社会管理:让每个人过上和谐舒心的生活
社会管理创新是本次会议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认为,社会不是抽象的概念,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的和谐、人心的和谐,无论经济管理还是社会管理,根本上是要让人生活得更好。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代表说,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努力为群众着想,创新工作方式为群众谋福利。而重庆市正是这样做的。重庆市安置房建设按照1:1.5的比例分配,如果你是三口之家,有100平方米的房子,将分到150平方米。同时,这150平米不是一所大房子,而是一套一居室,一套两居室,现在可以住两居室,剩下的一居室将来留给孩子。细心周全的考虑赢得了百姓的由衷赞扬。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周光权代表表示,要借助法律的力量解决社会冲突,通过完善立法,推进司法改革,确保绝大多数纠纷通过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途径来解决;同时,对一些特殊社会群体,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对困难群体进行资助,使每个人都过上和谐舒心的生活。
许多人大代表都深信,未来五年,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国的社会管理一定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从国内市场连演百场不衰,到轰动澳大利亚走向世界,郑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成功地用国际化的舞蹈语汇,诠释了独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纳。这样的成功来自于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让文化企业真正以市场主体“身份”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直关注郑州歌舞剧院改革发展的河南日报社社长朱夏炎代表对未来五年文化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他最大的期待是,在“十二五”期间,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翼齐飞,共同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代表认为,引领思想、凝聚人心、开启心智、丰富生活,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大力量。要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队伍,扶持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在乡,保障文化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让先进文化占领基层阵地,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28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从北京出发,回到亿万人民中间,去共同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本报记者 王 瑟 崔志坚 姚晓丹 殷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