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3%,是辽宁经济增长最迅速、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两会期间,记者就辽宁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
记者:近几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并驾齐驱,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走,到辽宁投资去”成了许多外商的共识,请您介绍一下辽宁的发展情况。
王珉: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辽宁抓住机遇持续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效益速度同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并保持增长惯性,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积蓄了能量;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和服务业等“短板”逐渐拉长补齐,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步解决,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各级干部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全省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呈现出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动力充足、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记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辽宁在科学发展中如何惠及民生?
王珉:辽宁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成果去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以来,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110万人,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为零。千方百计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市转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保政策不断完善,启动阜新、抚顺、本溪、鞍山等市厂办集体企业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十一五”规划指标超额完成。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村屯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敬老院改造、饮水安全、整村扶贫开发等任务全面完成。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记者:进入“十二五”,随着中央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辽宁如何牢牢把握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王珉:“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我们将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产业丰厚度的中心环节,把做强传统支柱产业作为提高产业丰厚度的首要任务,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高产业丰厚度的重要依托,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能力;围绕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支柱产业,做大拉长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率先突破,尽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支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二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我们将加快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快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创业辅导服务工作,推进大小企业配套项目的对接,扶持明星民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支持国外、境外金融机构在我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改善融资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三是推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将继续以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建设为引擎,以沈大经济带为轴线,带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发展。以重点园区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实现重点区域率先崛起。积极推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继续加大对辽西北的扶持力度,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就业、住房、社保、医疗等重点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管理模式转型,让全省人民过上和谐、幸福、安康的生活,共享发展振兴的成果。
本报记者 毕玉才
专家观点
发展好不好,民生是关键
□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情研究所所长 梁启东
改善民生,是广大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党的执政之要。改善民生,正是党心民心的交汇点。发展得好不好,是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不是过上了殷实富足、自信快乐的生活。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进程中,做到了一手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手抓保障和改善民生,致力解决好振兴“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入手,每年都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无论是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辽西北欠发达地区饮用水工程,还是安置下岗职工、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都使人民群众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得到实惠。辽宁的实践充分说明,改善民生促进振兴,就是发展。
人民群众的愿望就是方向
□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鲍振东
人心向背是决定执政党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必须致力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给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讲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民生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荡是人民之祸。人民群众盼望安居乐业,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盼望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盼望形成诚信有爱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盼望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等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与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