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各项建设再次提速:总长107公里的平潭环岛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今年底将基本完工;平潭与台湾本岛海上通航前景看好,当地正筹建海峡两岸间海上直航客滚运输经营项目;入岛通道继续加快推进。截至1月底,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开工4个月来,完成投资超过8000万元。
海西是祖国东部的热土,而平潭就是海西建设的“龙头”。如今,龙头已高高昂起,在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征途上,正意气风发,奋进向前。
边防海岛历史性“转身”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7月底召开的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积极探索开展两岸区域合作,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平潭开放开发的决定后,为祖国“站岗放哨”几十年的平潭大地一片欢腾,40万海岛儿女群情激昂、无比振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迅速形成了抢抓机遇、凝聚合力、矢志攻坚、积极作为的创业氛围。
“平潭速度”见证跨越发展
跨入全新的发展“跑道”,平潭在前进的征途上一路飞奔。
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实验区成立伊始,平潭立即着手制订开放开发发展规划。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去年3月中旬,实验区管委会对全球知名规划设计机构进行认真筛选,从近20家中选出8家并邀请到平潭考察,确定了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及英国、德国、日本等4家设计机构参与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总体规划》,实验区发展定位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海峡西岸生态宜居的新兴海岛城市。在发展布局上,平潭主岛规划为“四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经贸区、科技文教区和旅游休闲区)、十一组团”。
随着平潭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薄弱的基础设施成为阻碍平潭开放开发的最突出瓶颈。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全面铺开,创造了一连串的“平潭速度”:2010年12月25日,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分别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15个月完工;海峡大桥复线已于去年9月28日开建;福州至平潭高铁、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澳前两岸客滚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也相继动工。
与此同时,水、电、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快速推进。平潭三十六脚湖清淤扩容工程正在加快实施,从福清引水的闽江引水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年度1000万株植树造林任务已完成,正在抓紧落实2011年度造林绿化1000万株的任务。
本着突出对台、先行先试,体现倾斜、激励的原则,福建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平潭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给平潭赋予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省财政10年内对平潭实行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的财政体制;把平潭列为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实验区建设用地由省政府单列审批。
目前,多家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港澳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和财团,已先后来平潭参与开发,投资涉及旅游开发、星级酒店、房地产、新区规划设计、水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物流配送等十多个行业和领域。
绘就崭新蓝图
“十二五”规划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的首个5年规划,也是平潭打好开放开发基础、构筑两岸合作交流框架的5年。
构建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度推动”的要求,全面启动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加快区域宽带、移动通信、广电传输、无线电监测站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台湾业界合作,借助“三网合一”技术,构筑商贸服务和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到2015年,基本实现光纤到户,建成无线海岛,实现信息网络化、电子政务化、服务社会化。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总投资57亿元的协力科技产业园已动工。该园区将积极承接台湾光电、汽车电子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光电、新型显示器件、新型汽车电子元器件及产品。
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目前,风电建设项目——白青、长江澳、草屿等海上风电场已列入省规划项目,力争到2015年在白青近海区域建成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的风电场。
积极承接台湾服务业转移。发挥平潭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区位优势,在吉钓港规划设立两岸合作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期设立10平方公里海关特殊监管区。
未来3年内,平潭综合实验区将完成投资1000亿元,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基本形成开放开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