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6日 星期日

    从“解困民生”到“幸福民生”

    ——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代表谈民生建设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6日 14版)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在民生建设上,扬州的经验和成绩一直让人瞩目。这座城市到底有着什么独特的“民生经”?记者为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

        记者:作为当地“父母官”,您怎么看待民生问题?另外,扬州的民生理念是否也在随历史而不断变迁?

        王燕文:关注民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责任,发展民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保障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扬州历来就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而推进民生工作更是由“解困民生”逐步向“普惠民生”、“和谐民生”、“幸福民生”转变。从2002年至今,我市已连续十年发布关注和改善民生的“一号文件”。

        举例来说,扬州从两年前就开始规定: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半价乘公交、游园,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免费。现在,这一优惠政策已惠及全国在扬州生活的老人。据我了解,目前我市已累计发放了10万多张敬老卡和老年卡。而这一惠民举措,就是来自市委、市政府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

        记者:刚刚您提到了10个民生“一号文件”,那么,扬州发布这些“一号文件”的出发点是什么?在民生建设方面,扬州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呢?

        王燕文:十年10个“一号文件”皆民生,就是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扬州在全省乃至全国逐步探索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做法。最早的“解困民生”、“普惠民生”,首先解决的是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问题。2002年,扬州又在全国率先实施“831”工程,专为特困群众提供安居房。近年,扬州又提出“增长不等于增收、富裕不等于幸福、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就是要通过“和谐民生”、“幸福民生”,让每个人共享发展成果。

        记者:面对“十二五”开局,扬州民生建设又有什么新的举措?未来又将有什么发展计划?

        王燕文:不久前,我市下发了2011年扬州“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推进幸福扬州建设的意见》,这是扬州“十二五”开局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也是以建设“幸福扬州”为主题的第一个一号文件。

        今年扬州的“一号文件”呈现许多新亮点。比如,从促进就业到充分就业;失地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建立健全公租房保障制度;重点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限额由7万元提高到11万元;部分残疾人每月领补贴等等。

        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城镇化、改革开放、民生幸福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到“十二五”期末,把扬州建成经济活力迸发、历史文脉彰显、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创新之城、精致之城、幸福之城。(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