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丰捷)一点小小的“失常”,让宜昌“才女”熊文苑在2010年高考中初尝挫败的味道,但这次“发挥得最不理想”,并未改变她实现梦想的轨迹——凭借自主招生获得的60分优惠,熊文苑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2月19日上午,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自主招生联考正在进行,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拿出熊文苑去年的成绩单告诉记者,“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熊文苑语文、外语极其优异,数学、人文与社会差强人意;而近日对熊文苑的追访,有关专家认为‘她已表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平’”。于涵随之语气肯定地说:“我们用了40分加分,把她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出来,如果没有自主招生,熊文苑不可能进清华。”
曾经,我们一次次追问,“一考定终身”的痛惜何时能够终止?如今,随着高考改革稳步推进,自主招生让多少“熊文苑”脱颖而出,成就梦想。
从2003年教育部在22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到目前,拥有这一权力的高校扩大到80所,自主招生作为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当前推进高考改革、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切入点。
2009年末,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新政集中迸发引人注目,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推出五校合作自主招生,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武汉大学与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将选拔目标下移到高二甚至高一学生,改变“一考定终身”、让偏才、怪才“脱颖而出”,自主招生正在实现选拔手段、考察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大幕初启,高潮已至。在自主招生改革进行十年之际,随着教育部的逐年放权,高校的改革空间与自主权也逐年扩大。为进一步节约考试成本、方便考生考试与选择、提高考试效率,继清华推出五校联考后,自主招生高校“联盟”在更大范围内推行。
刚刚过去的2月,“清华系”、“北大系”、“卓越系”,几十所中国顶尖大学结盟展开的自主招生联考成为社会瞩目的持续热点,高考之外,多少人多了一次展示自己、补就过失的宝贵机会。
而更加可贵的是,近年来,透过自主招生,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高校对于人才选拔的态度。他们说:“‘状元’不再是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拘一格“收”人才,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