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以来,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3万多中国公民的撤离,创下了共和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撤离。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自保自救、互保互救,不仅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死与共的情怀。
统一部署、科学指挥,让公民有序撤离
我国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企业共75家,项目50个,人员36000余人。骚乱使多家在利中资企业受到冲击,在利同胞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应急小组。根据部署安排,利比亚按区域被分成4片,负责4个分区指挥中心的中国建筑、中交集团、中国水电和葛洲坝集团等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关键时刻书写央企“国家脊梁”的传奇。
水上、空中、陆路,直飞、周转、经停,在利中资企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将每一位公民都运送回国。
2月22日23时,接到民航局电话通知后,国航迅速启动应急程序,选派业务骨干执行包机任务。执飞情况紧急,没有电子值机,工作人员就全部使用人工值机,根据使领馆提供的名单,来一个上一个;
为打通一条新出路,中交集团四公局总项目部书记杨跃民从营地驱车60多公里,几经周折终于探寻到一条比较隐秘、相对安全的通道和停靠大型船舶的港口,并与港口当局交涉,办理了出入港许可证;
为使人员撤离工作秩序井然,中国水电集团项目部给每一个员工的帽子都编了号码,确保在撤离中“一个都不能少”。
……
“在撤离工作一线,中央企业勇担重任,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卢卫东说。
勇于担当、先人后己,体现“老大哥”本色
中建集团利比亚分公司马博文等5位姑娘所在的项目部位于班加西市区的街道上,经常听着枪声入睡。项目部所有人员无所畏惧,保护现场机械设备、组织挖掘防御工事,为1300名工人兄弟的撤离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女同志,她们完全可以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带。为确保大家一个不漏地撤离,正当她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整理劳务队伍花名册时,歹徒闯进了项目部,她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收集起所有对项目有用的资料,抱起电脑匆匆撤离。
在撤离中,早离境一分钟就安全一分钟。然而一句“我是党员,我要留下”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受到感染。
中海油员工姚传超,本来是第一批撤离人员,却最后一批离开。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危难时刻要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我外语较好,沟通能力强,可以协助大家安全撤离。”
此外,中国石油主动协助146名在利滞留的中资企业员工和华人华侨分批次撤至突尼斯;中交集团在利比亚各项目部主动让失去营地、生活困难的其他中资企业人员先行撤离。集团全部1777名人员坚守待援,等待后来的接应邮轮到达后再行登船。
以人为本、团结一致,让同胞感受祖国的温暖
平常的“欢迎登机”,在马耳他机场的东航航班上,变成了一句句温柔的“欢迎回家”。
东航首班包机乘务长李娴告诉记者,这次执行包机任务,需要让历经九死一生的同胞把精神压力释放出来。许多乘客说,祖国强大才能把自己救回来。
国航执行首班包机的机长吉学勇说,通常航班起飞之前尤其远程跨越,都会得到飞越的申请批复,会有相关的货运客运飞行情报,这次救援飞机落地以后没有相应的地面保障,落地以后起飞难度较大。
在这次大规模集中实施的包机任务中,国航采取了很多办法,通过精心的服务,向滞留同胞传递祖国的温暖。
在利比亚某港口附近海域,中远集团、中国海运紧急调动船只停泊在那里,随时待命。中远最近海域的两艘货船赶到后,船员贴出标语“祖国欢迎你们!”因地制宜尽快进行布置,为同胞提供休息的场所和热乎的饭菜。
据了解,按照外交部要求,中远保持两艘船舶在班加西港待命。同时及时跟踪在地中海地区的中远船舶,每天有十五艘船舶保持跟踪联络。
在众多中资企业全力以赴的努力下,对每一个回国的公民来说,没有什么话语比“感谢”更能表达心声,没有什么神态比“自豪”更能见证心情。正如中国铁建中土集团翻译许嘉玺告诉记者:“我们为背靠强大祖国而自豪!”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敏、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