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门到营门,从都市到海岛——内长山要塞区海防一连指导员孙英波,用8年时间完成一名大学生干部到带兵人的成功跨越;被四总部表彰为“优秀指挥军官”,荣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
谈起孙英波的成长之路,要塞区司令员宋协峰、政委曹忠信颇为感慨:“他的实践,为大学生干部树起一个标杆。”
跨越心理藩篱
2003年7月,山东省军区从烟台师范学院招收应届毕业生。当时,孙英波被校方确定为留校对象。是投笔从戎,还是留校任教?“两难”面前,孙英波选择了“绿军装”。
孙英波被分到渤海前哨海防二连任排长。严格的纪律、艰苦的训练、恶劣的环境和单调枯燥的生活,让他彷徨:“我一个大学生,到部队天天像士兵一样操练,能奏响事业之歌吗?”那段时间,孙英波常常在月光皎洁的夜晚,面对大海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孙英波认识到,树高千尺,根扎沃土;将帅之才,起于卒吏。对大学生干部来说,基层是门必修课,战士是本必读书。只有在基层,才能提升素质、积累潜能,走好自己的军旅人生。跨越心理藩篱的孙英波,坚定了扎根海岛的决心。
用好“四件宝”
孙英波把学历“归零”,把身段放低,从“当好一个兵”的最急需处学起。在海防一连任指导员,带兵经验少,他就随身装着一个小本子,看到管好连队带好兵的经验做法,就摘录下来用心揣摩。一连班长宗亚带兵管理有一套,他就拜宗亚为师;某海防团政委梁彦平曾是军区授称的模范大学生指导员,他经常电话取经讨教。孙英波有“四件宝”,那就是《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政治工作条例》、《党章》和《党支部工作条例》;遇到难题时,他就拿出来查一查,看一看,学一学。时间长了,他成了全团公认的“活纲要”、“条例通”。很快,孙英波便崭露头角:要塞区政治教员授课比武,他获得一等奖;年底,被省军区表彰为优秀“四会”政治教员。
和许多大学生干部一样,军事训练也是摆在孙英波面前一块难啃的“骨头”。为补上这块“短板”,孙英波每天和战士一样训练,坚持完成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蹲下起立。5公里越野,战士跑一趟他跑两趟;400米障碍训练,他一个接一个障碍物地反复练习,直到达标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7月要塞区军事大比武,孙英波创造了要塞区手枪精度射击纪录,还获得建制连主官比武总分第三名;连队也一举拿下海防摩步连比武总分第一名。在他带动下,连队有26人次在比武场上夺魁,6人荣立三等功;海防一连连续4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
点燃每个兵的“闪光点”
海防一连驻守大黑山岛,曾一度工作落后。
孙英波与支部“一班人”确立“带班子、强根基,刹歪风、正连气”的振连兴连思路。面对朝气蓬勃的“90后”战士,孙英波这个“80后”指导员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总结出区别官兵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五步法”、心理诱导“三部曲”。为增强教育的说服力,他用心搜集历史典故、身边事例、寓言故事,旁征博引,喻事明理;为适应新时期官兵的特点,他把flash动画、DV制作、网上交流等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激发官兵自主参与的热情。“能不能成才,都给战士舞台”,孙英波注意点燃每个兵的闪光点。战士王刚体能差,训练跟不上,就破罐子破摔;战友们疏远他,但孙英波没有放弃他。发现王刚普通话讲得好,孙英波就让他担任连队小广播主持人。在孙英波鼓励下,王刚主持的“军旅之星”栏目深受官兵喜爱。去年,团组织演讲比赛,他夺得第一名。重拾自信的王刚,训练更刻苦更用心,被团里评为“精武标兵”。
过去连队有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来客必设“欢迎宴”,干部探亲休假必备“送行酒”,共建搞活动必吃“感情饭”。孙英波感到这些看起来是人之常情,实则变相侵占了士兵利益。他在支委会上明确提出“三不”规定,改掉了这个“规矩”。在涉及官兵入党、考学、转改士官等敏感问题,孙英波自觉带头落实“三个一”规定,即给官兵发一张名额、条件、程序公开表,让每名战士填一张处理敏感问题监督卡,主官在全连官兵面前说一句不收一份礼的表态话。通过这“三个一”,使敏感问题不敏感,找门路的没出路。4年来,连队发展党员13名,选送技术学兵16名,立功受奖38人,选取士官12名,调配骨干22名,全都经过民主程序,官兵满意度达100%。
本报通讯员 许升 卢军 特约记者 傅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