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旅游作为国际上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研究的深入以及以创意为核心的城市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创意旅游的兴起
创意旅游产生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的创意产业背景,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有创造性的游客超越观光层面,进行参与性体验与真实性体验的旅行,置身于诸如摄影、烹饪、雕刻、音乐、舞蹈等创意活动并与目的地居民互动互助,共同开发分享创造潜能;学习并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艺术、传统、遗产及生活方式等社会氛围。其二,游客在度假时通过独自从事探索潜能的某一个特定活动开发技能从而提升幸福感。其三,直接参与以被动和互动形式表现的诸如建筑、电影、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旅游”。
创意旅游促进旅游业向纵深延伸拓展。创意旅游不是“创意”与“旅游”的简单融合,“创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创意旅游的核心。创意旅游产品因双方深层体验和共同创造而具有高附加值。创意旅游不仅包含体验性的旅游形式,而且包含着主动参与和双向互动互助的动态创意过程。游客和目的地居民同时都具有创意消费者和创意生产者的地位,不仅深入到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科学旅游等深层内涵,而且深入到游客及目的地居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乃至社会的进步密切关联。
旅游与城市吸引力
近30年来欧美发达城市纷纷提出以推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的城市再造计划,特别是把利用文化和旅游促进地区发展为主要的文化经济手段,但由于缺乏创意而使旅游内容趋于雷同,因失去地域性特征而没能带动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扩张进程,城市内部自然环境、资源能源状况面临新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减弱。21世纪初,“创意产业”、“创意旅游”的兴起成为城市转型与复兴发展的关键,成为持续城市生命力的关键。
1936年春季,“友声旅行团”提倡“养成旅行习惯,研究自然兴趣”,组织1000余名上海儿童乘坐10余列专车30艘游艇前往无锡蠡园、鼋头渚、小萁山等地旅行,堪称当时“集团旅游”的壮举。目的地广大民众纷纷出门观看,交头接耳,成为一时的奇观。显然,当时游客与目的地居民差别巨大。而今,旅游者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旅游已经成为广大民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旅游业、旅游实践及游客都在发生迅速衍变,游客的需求已经日益接近于目的地居民,甚至寻找在目的地的归属感。旅游行为与旅游体验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
同时,旅游的地位与意义发生深刻变化,对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二战时期,欧美等国通过发展旅游赚取外汇支持战争。美国人在英国各属地游览消费,不仅帮助了英国,而且英国人拿美国人的钱购买美国军火,美国游客在英国的消费又回到了美国,在旅游娱乐中实现“主客两利”。而今,旅游业已经从追求经济效应发展到关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科学旅游,进而发展到创意旅游。从体验到创意,旅游正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塑造城市,旅游已经成为决定当代城市形象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为游客提供的设施已经越来越多地与城市其他结构交织在一起,特别是世界旅游城市。
城市风光,更多的体现为重新追寻呈现历史建筑与街区的城市原貌,构建满足城市民众休闲与体验的城市文化设施,以及每一个“城市人”的素养与生活方式。首先,城市的吸引力来自于在自然发展中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城市原貌,否则将导致“恶性循环”。如威尼斯开发历史城市遗迹旅游,造成原本为高层次消费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却因大规模游客参观圣·马可大教堂而被一日游的大众游客所替代,导致了游客对目的地文化标志性价值的低评价,与开发的初衷相违。其次,城市的吸引力来自于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民众日常生活。游客关注的是更富有意义的城市的“现实”而不是专为游客准备的“人造”表演。第三,城市吸引力源于旅游目的地内在文化核心驱动而非外在的物化表现,运用高科技、融于青山绿水的《印象刘三姐》等空间舞台表演系列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但仍有待于在创意观光和创意空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互动空间而将旅游创意向前推进。
创意旅游促进城市发展
创意旅游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融合功能,促进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使城市拥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创意旅游融入到城市产业部门,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培育未来的消费群体,拓展消费空间而形成新的产业链。创意旅游产业是内涵外延丰富的产业群,因各城市区域特色与文化特色不同,只有形成城市的产业特色,才能在城市主题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持久的生命力。城市原本的建筑风貌与社会文化氛围,便捷的工作设施,宜居和宜游的生活环境,才是彰显城市个性并使各城市异彩纷呈的关键。创意旅游产业将城市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和旅游消费产品,提供适宜个人创造力与潜能全面提升的软硬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创意旅游对城市、城市居民及旅游者都有更高的要求,创意需求作为一种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结合体,深入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各层面,而不仅仅遵循先追求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然后再向高层次进展的规律。创意旅游在更大的范围内拓展城市内容,使之成为更具包容性的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和谐发展的理想城市。城市为旅游者提供创意潜能的环境,构建激发旅游者参与创意的灵感空间。城市旅游已经不再是以往有明确定义的景区景点等旅游区域,而是带给游客体验和收获真实城市的更多机会。游客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寻找超越“传统的旅游空间”而以创意方式构建城市的“特别的旅游空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参与城市的发展改造及城市品牌的重塑。
基于此,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孕育于日常生活中的创意旅游。旅游的实质价值在于游客置身其中而不是简单的游览活动,随着旅游形式与日常生活内容的日益接近,旅游内涵日益拓展,创意旅游使“行万里路”胜于“读万卷书”真正成为现实。旅游者期待挑战传统景区之外的旅游区域,旅游正在从依靠有形的博物馆、古迹等有形资源转型到生活方式、体验创造等无形资源。比如伦敦周边的伊斯林顿和岸边区,在保留历史街区与建筑等旧城原貌的基础上,重建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及系列创意产业等适合居民工作和生活的街区设施。不管是以便捷的交通方式与伦敦市中心相连的时尚住宅区伊斯林顿,还是位于伦敦塔、莎士比亚全球剧院等标志性旅游建筑之中的岸边区,二者都没有为进行传统旅游活动刻意迎合“旅游者”而专门出台发展旅游的政策或专门进行旅游区规划,但却因为这两个区成为“真实的伦敦”而吸引了意想不到的众多游客。
城市发展基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日常生活是城市吸引力的核心,城市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创意体验,游客分散在城市不同的生活区域,而街区、公园、咖啡厅、饭店等当地居民日常的生活区域及娱乐休闲空间正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游客更加注意城市平凡的建筑环境、方言等传统地方特色,乃至于“窗户”、“房顶的烟筒”等体现建筑风格的细节,游客因注意细节而使旅游向纵深发展,从而更凸显城市内涵。人的潜能与创造力的源泉,存在于平凡而充满情趣的日常真实生活中,这正是城市吸引力的核心。而城市的真实才是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发展旅游的重点不在于追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而在于旅游业处于怎样的位置或地位上,更有利于民生进步,个人成长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