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省拥有两个国家发展战略,很不容易,可以说山东正进入新的机遇期、发展期。”岁末年初,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就山东“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重点工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山东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记者:“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可以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能否用数字盘点一下“十一五”期间全省的发展成就?
姜大明:“十一五”期间,山东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开创了山东科学发展新局面。预计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万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2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比2005年翻一番多。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800元和6850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8.4%。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山东强调要坚持调整结构、创新驱动、统筹兼顾、民生优先、绿色发展、改革开放等六项原则。请问山东如何做好“结构调整”这篇文章?
姜大明:“十二五”期间,山东将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协同推进。
山东是农业大省,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十二五”期间,山东将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实施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发展壮大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对农民增收贡献达到1500元以上。
工业是山东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十二五”期间,山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拉长产业链条和增强配套能力为重点,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先进产能取代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引领,立足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五大产业,尽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园区转型提升,集中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服务业是山东的短板,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因此山东要积极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山东要把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提高效益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记者:近年来,国务院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可谓“蓝”、“黄”双色辉映齐鲁,请解读一下这两个规划,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姜大明: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同年11月,国务院批复实施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年4月,国务院把山东列入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山东正立足抓住用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作为带动全局的重点区域,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积极推动海陆统筹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山东将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突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这个关键,抓住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这个突破口,强化实施科教兴海战略这个支撑,构筑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到2015年全省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
记者:高度关注民生、全力保障民生、切实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请结合实际谈一下山东在民生方面下一步的打算。
姜大明:“十一五”是山东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改革成果最多、得到实惠最大、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二五”期间,山东将继续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一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和绩效考核的优先目标,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二是加快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三是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努力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实现人人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方位推进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平安山东”。(本报记者 赵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