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1月8日电(记者张国圣 通讯员李林峰)重庆市江津区是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家乡。凭借“勇创新业,敢争第一”的“勇敢精神”,江津区委、区政府重点实施“一江两岸”、工业强区、城乡统筹三大战略,使过去5年成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江津人过去一直习惯这样介绍家乡:“地处重庆西南,居两省一市结合部。”刚到江津时,区委书记王银峰也是“入乡随俗”。但他很快发现不对头:好几次邀请外地的企业家来江津考察,人家当面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一等几个月,却连个人影也见不着。
原来,别人认为西部地区省市间的“结合部”,肯定是边远偏僻之地。离重庆市区只有40公里,半小时车程即可通达——江津一点也不边远呀!几番解释之后,王银峰很快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名份”的问题,更是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把江津放在重庆大都市的“半小时经济带”上,在城市功能、产业链等方面成为重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延伸和互补。
一招激活满盘棋。“半小时江津”使江津迅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和缓解城市居住压力的重要基地。最近3年,江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全区工业总产值也由2008年的20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550亿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期间便能达到2000亿元。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江津一改过去组团式分散发展城市的思路,突出“融入主城、一江两岸、江城江景、森林城市”的城市特色。全区大力实施“森林工程”,规划建设上万亩生态城市公园和城市郊野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背景”和“绿肺”。据江津区区长关海祥介绍,现在,江津城区的空气质量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指标还要高13个百分点。
江津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梯度转移之路。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5.1万人,仅200多家区内规模企业就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岗位,已有1万多农民进城购房安家。区委、区政府为进城农民提供社保、医保、低保、就业保障、住房公积金等。未来3年内,全区将建成公租房或廉租房130万平方米,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等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