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让中国对着世界说

    何 平

    何 平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6日   06 版)

        形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同对一个人一样,是很要紧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有过光彩照人的亮相,也曾有过令人汗颜的窘迫。

        值得欣慰的是,当今中国正抖落近代以来贫困落后的历史尘埃,大踏步追赶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潮流,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站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中国自然要被世界所打量。问题在于,西方受众印象与中国实际形象之间存在的反差。而反差在于西方媒体对中国观察的误差,在于西方新闻信息的强势输入与中国新闻对外传播之间的逆差。

        归根结底,在于国际舆论秩序的失衡,在于中国国际舆论话语权的缺失。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从中国“责任论”到中国走向“不确定论”,或棒杀,或捧杀,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西方舆论中被有意无意地歪曲、误读甚至丑化。

        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

        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回答:

        ——中国是谁;

        ——中国处在什么方位;

        ——中国未来向何处去。

        需要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在对中国形象的认识上出现失真?除去偏见和误解,其中重要一点在于,中国形象的两重性、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被忽略。

        当今中国,既古老又现代,既落后又先进,既坚守又变通,既矜持又活跃,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矛盾,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

        一方面,GDP的急剧增加把中国迅速推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另一方面,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人均拥有社会财富被明显摊薄;

        一方面,一座座可以同发达国家媲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尽显繁华,另一方面,广大农村仍有不少地方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一方面,可以用人造飞船把人送上遥远的太空,另一方面,牵牛扶犁等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并不鲜见;

        一方面,“中国制造”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中国创造”使得中国产品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

        一方面,不断书写着经济起飞的伟大奇迹,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始终牢牢坚守着自己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

        ……

        认识当今中国,既不能简单等同于长城、故宫、兵马俑,也不能简单等同于鸟巢、水立方、三峡大坝;了解当今中国,既不能只知道京剧、武术、大熊猫,也不能只看到两弹一星、高速铁路、载人飞船。否则就会出现盲人摸象的困惑。

        试图以一个标签来定义中国无疑是困难的。

        打算用一种符号来代表中国总是有局限的。

        这就是看似矛盾却又真切实在的中国。

        矛盾背后,折射的是当今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方位:迅速崛起、势不可挡,大而不强、将强未强。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力量。

        一句话,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迅速提升。

        但地位的提升并没有改变历史定位。

        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定位。

        看中国,首先要看这一基本点。

        向世界说明中国,首先要说明这一基本点。

        大国要有大国的心态。大国的心态应当是一种自信的心态。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感到可信。

        自信是对真实的尊重,是对问题的直面,是对世界的坦诚,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从容。哪怕现实并不都是繁花似锦、歌舞升平。

        真实的中国形象要比刻意粉饰的更具魅力和风采。

        大千世界,千差万别。国家有差异,文化有差异,习俗有差异,观念有差异。

        向世界说明中国,必须尊重国际传播规律,必须掌握跨文化传播技巧。既要知道该说什么,也要清楚该怎么说。要善于超越差异,别中求同,把握中国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寻找人类思想情感的共鸣点,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

        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归根到底是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

        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归根到底是掌握议题设置的主导权。

        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向世界宣示:中国对内谋求科学发展,对外致力于和平发展;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走向世界,是世界的福祉;世界走近中国,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绝非“另类”,更不是威胁,而是国际大家庭中和平、友善、负责任的一员,是实现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积极力量。

        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和平发展、充满活力、勇于担当的中国形象。

        当然,国家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既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进步,也取决于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阐述,则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胡晓明是新华社一位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中青年骨干记者。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潜心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着重围绕国家形象塑造的战略、策略、路径、机制、方法和技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看法,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媒体人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所谓“软实力”,其实并不软。像水一样,既可以是涓涓细流,如春雨润物无声,也可以是滔天巨浪,无坚不摧。

        我期待并坚信,中国文化软实力一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变得强大。

        是为序。

        (此文为《国家形象》一书序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