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欣赏铜,享受铜

    ——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走笔

    本报记者 李陈续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6日   04 版)

        金秋十月,由中外艺术家倾力打造的文化盛宴——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在安徽铜陵市揭开神秘的面纱,平添了“中国古铜都”的浓郁艺术风采和文化魅力。

        本次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共征得雕塑作品600多件,遴选出的35件获奖作品,制作并安装在专门建立的国际铜雕艺术园内。专家评价:“以铜材料为介质专门打造的雕塑艺术园,目前在中国绝无仅有,世界少见。”

        铜雕艺术魅力纷呈

        作为一座有着三千多年铜采冶历史的城市,铜陵是铜雕艺术的殿堂。漫步市区,“山水之门”、“四嬉铜娃”、“丰收门”……100多座风格各异的城市铜雕塑,装点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的举办,无疑为铜都文化竖立起一座崭新的魅力地标。

        绿树林立,湖光潋滟,面积2.7万平方米的翠湖公园内,作为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的主体活动——国际铜雕艺术园10月11日建成开园。安装在园内的35件中外优秀铜雕作品,或厚重粗犷、端庄沉稳,或轻巧灵动、富丽堂皇。仔细品味铜雕作品,你会深深感受到青铜文化在这里融汇、传承,铜雕艺术在这里延伸、创新。《高山上的世界杯》、《花季年代》、《沉睡的大地》……一件件铜雕佳作,让人流连忘返。

        “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景观,不仅需要表现一个地方的精神和气节,也需要展现地域文化特征、人文内涵,灵魂来自于地方的文化底蕴、风物人情。”来自成都的女雕塑家沈允庆评价说。

        多元文化相得益彰

        “在35件获奖铜雕作品中,有17件作品是由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罗马尼亚、瑞典和西班牙等16个国家的雕塑家创作的。”铜陵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必胜介绍,国际性让铜陵铜雕艺术园成为融合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博览。

        来自保加利亚的雕塑家莉莉娅·坡波妮科娃是第一次参加铜雕艺术展,她的第一件铜雕作品《美好优雅》,只有1米多高,其造型是三个人抱团在一起,寓意人和人之间互相支持,和谐共处。她说,构思之初,就是想通过曲线质感,展示生命的美好。美国雕塑家伯纳德·荷西第一次涉重洋来到铜陵,他的入围作品《力量》,高3米,是一块铜板与子弹壳造型的组合。伯纳德告诉记者,铜板表示坚毅,子弹壳代表人类力量强大、无坚不摧。这样的力量积聚于每个人的内心,作为雕塑家,心中积聚的强大力量不仅可以控制雕塑作品的创作,也可以让雕塑作品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没有想到铜雕塑工艺在铜陵被如此重视,在这里进行雕塑创作是很惬意的。”满街的铜雕让这位擅长金属雕塑的艺术大师兴奋不已。伯纳德认为,比起其他的金属,铜应用于雕塑,可以增强作品的厚重感,他会尝试在以后的创作中多用铜元素。 

        群艺结合大放异彩

        “当年我们努力为国家建设生产铜,加工铜,想不到晚年还能欣赏铜、享受铜带来的艺术魅力。”当入展作品正在安装过程中,78岁的老工人罗守安,就兴致勃勃入园参观,感慨万千。

        作为一项城市公共艺术品,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是一个广大群众的艺术节日,为大众提供分享铜雕艺术,品尝铜雕文化的人文环境。铜陵市在规划建设铜雕艺术园之初,就立足于方便群众观赏,进行了全开放的设计布局。主办方还专门组织中小学生与参展作品雕塑家开展创作体验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创作介绍、亲身体验等方式,拉近他们与现代雕塑艺术之间的审美距离。

        “公共艺术品要从欣赏理解等方面去培养公众的艺术鉴赏力。”在络绎不绝的人流前,以一尊《青境》作品获奖入选的国内知名雕塑家张永见感慨万分。而前来观赏的中小学生们表示,“零距离体验铜雕艺术,让我们感受到铜的亲切,感受到雕塑艺术魅力无穷,更为自己家乡感到骄傲与自豪。”

        “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大赛,让更多的国内外雕塑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落户铜雕园。”李必胜介绍,市委市政府已决定,通过举办国际铜雕艺术展,铜陵瞄准建设国际铜雕名城的目标,让城市更具艺术魅力,让群众文化生活更精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