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记者选取了17家网上药店和117种禁售或高风险处方药进行集中购买测试调查,发现一些网上药店存在销售精神药品等违法行为。
一
记者选取了下载量较多的17家网上药店作为测试购买对象,同时,选取了117种禁售或高风险处方药在前述17家网上药店查询购买。
结果显示,28种严禁网络展示或销售的处方药中,有近4成在不同平台违法进行了展示、提供登记开药或购买选项。
记者从中又挑选了13种药品尝试购药,发现只需声称已确诊相关疾病、并安全使用过相关药品,几乎都可以在网上药店买到这些药品。成功购买的药品包括:第二类精神药品“复方地西泮片”、含有第二类精神药品成分的“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气雾剂”、需加强监测的抗凝药“华法林钠片”、高警示口服降糖药“格列齐特片”,以及需要严格用药指引的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片”和抗抑郁药“盐酸氯米帕明片”。
购买测试结果显示,17家网上药店都存在展示和销售前述117种处方药的现象:其中健客网上药店、怡康到家网上药店的展示和销售种类数量最多,达47种。
在怡康到家网上药店,展示的禁售药品数量最多,记者尝试开药时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均显示“缺货”。怡康到家网上药店App上,出现国家禁售的麻醉药品吗啡(注射剂)。点击“凭方购买”后,弹出“该商品暂时缺货”。
怡康医药公司的客服人员向记者解释称,“缺货”的意思是“不向个人出售”,而之所以还会进行展示,意味着线下有库存,部分医院可能有咨询购买的需求。不过,记者看到,在前述药品展示页面,提供了个人联系方式登记、咨询药师等途径,并提示用药人可以等待补货。
二
国家放开了处方药网络销售,但与之配套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20年11月公开征求过意见后,至今尚未落地。
放开处方药网售,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尤为便利,可以省去往返医院的繁琐流程,但自行购买并过量使用处方药导致伤害的事件却屡屡发生。
国家卫健委2018年曾发布规定,要求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也就是说,互联网只能对已经在实体医疗机构确诊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并且只能基于首诊资料(如病历、检查报告、历史处方、住院出院记录等)开具复诊处方。
由于首诊资料目前还很难在医院内外进行线上数据共享,绝大多数网上药店理论上只能要求患者自行上传首诊资料照片,审核后再判断是否具备复诊续方的条件。
而在这17家被测试网上药店里,线下首诊资料却几乎都是选填项。即使不提供任何首诊资料照片,平台也能在简单问诊后就为“患者”开出处方药。问诊的形式以自行勾选信息居多,至少有7家网上药店完全没有任何人工问诊。
记者尝试在掌上药店App获取处方药氯米帕明时,上传处方一栏虽显示为必填项,但如果点击“获取电子处方”,只需要勾选相关疾病后便能进入购买页面。
又比如,记者在药兜网尝试获取一种口服降糖药“格列齐特片”。该药属于高警示药品,与其他常规处方药相比,高警示药品在审核、用药方面应更加严格。
但在问诊过程中,“患者”仅需登记身份信息,自行勾选相关疾病,以及勾选是否有用药史、是否过敏、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怀孕、哺乳等特殊状况,无需上传任何首诊资料,就可以进入付款界面。付款仅1分钟后,记者就收到短信称“即将安排发货”。全程没有任何医生与记者交流。
三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网上药店都会通过与平台合作的执业医师开具电子处方,并由执业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那么,这些电子处方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医师和药师又是否具备资质?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一张合规的处方,首先应当填写患者一般信息、临床诊断结果,然后注明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必须描述准确,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表述。
此外,开具处方的执业医师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如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医师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而执业药师在完成处方审核后,也应在处方上签字或加盖专用签章。每一项规定都在力求保障处方药的用药安全,确保用药可追溯。
然而,记者的调查中,至少11家网上药店或违反了上述处方管理规定,或显示出互联网业态下新的安全隐患:药兜网、健客网上药店未开具电子处方;丁香医生两次开具的电子处方显示为空白处方;掌上药店的处方单只有用药人信息和疾病名称,药品和医药师有关信息全部缺失;怡康到家网上药店处方详情未标注疾病名称、药品用量,只有机打医师姓名,没有电子签名或盖章,缺少药师信息;春雨医生的处方笺未标注药品用量,医师签名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与之相比,叮当快药和京东健康提供的电子处方内容相对规范完整。不过,叮当快药尽管显示了医师和药师姓名,但只靠这些有限信息无法查询到医师和药师的资质。
事实上,《处方管理规定》表明:处方开具的用药量一般不超过7天,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用量可以适当延长,但必须由医师在处方上注明理由。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有被试平台都存在处方药开药量不受限的情况——总共19次开药尝试中,只有6次开药受到数量限制。
一名资深医药界人士表示,互联网诊疗确实具有解决慢病患者用药、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特殊人群用药难题的便利便捷优势,但终究只能作为线下医院诊疗行为的补充。
(澎湃新闻3.14 温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