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

    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教学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作者:代艳丽 俞光华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25日 10版)

      南华大学始终秉持“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学子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培养具有“两弹一星”精神特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一条主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下半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它包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崇高品格。为将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给新时代青年,学校建立常态化“两弹一星”精神弘扬机制,通过将校史、“两弹一星”发展史、核工业史融入“大思政课”教学,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他们赓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爱国爱党情怀,树立成才报国之志,创新奉献之心。

    两项举措:构建“大思政”育人机制

      学校开展学思悟践主题活动,构建“两弹一星”精神常态化“大思政”育人机制,聚焦思想引领、科普宣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5个重点,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团日、“‘核’你一起学校史”等活动,夯实思想引领,凝聚学子爱国崇技情怀;开展“核在中国”“核+X”知识答题、创意大赛等活动,着力科普宣传,服务人才培养大局;开展追随历史印记,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有组织分批次赴涉核“大思政课”基地进行实践研学,强化社会实践,激励学生挺膺担当;组建“核星闪耀”志愿服务团,赴中小学开展志愿宣讲、志愿捐书、志愿服务活动,以暖心志愿服务,擦亮特色活动品牌;开展核在南华、DIY明信片等活动,深化素质拓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利用重大历史节点,构建“两弹一星”精神校本特色“大思政”育人机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举办主题鲜明的纪念活动,使师生在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支队伍: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组建“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志愿宣讲团、志愿服务团等学生社团,抓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学生团体三支队伍,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按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和考核各个环节,坚持把学生干部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让党员先锋示范”的递进培养思路,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在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坚持思想立团、从严治团、改革强团,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学生爱参加、有收获、喜闻乐见的“两弹一星”精神团学工作品牌;在学生团队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发挥学校“核特色”,做好学生团队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爱党爱国、创新奉献的队伍文化和氛围,培养有能力、有梦想、有激情的青年学生。

    四个方面:打造“三全育人”体系

      结合校训“明德、博学、求是、致远”,学校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学习适应、能力拓展、专业研究、就业与生涯指导,构建“两弹一星”精神“三全育人”体系,不断增强学校教育的思政引领力。明德为先,以“核+X”思想引领教育活动为载体,将“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新时代核工业精神融入核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博学为基,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重点,邀请核工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夯实专业知识。求是为本,以核工业基地实习实践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实际工作,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广度,提升实践能力。致远为志,以校友宣讲、单位宣讲、学术交流等方式,从“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中汲取全方位育人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

      (作者:代艳丽、俞光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