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手记㊾】
眼瞅着正月就快过完咧,山西大宁罗曲村的贺三计,心里头那叫一个熬煎。这往后可咋营务?
种庄稼吧,自个儿年纪大了,侍弄不了多少;出去打工吧,又撇不下家里的地……
他越想越心烦,耷拉着脑袋从地头往回走。在拐角处,差点和村委副主任贺会海撞个满怀。
“哎哟,三计,镇里刚开完会,我正寻你哩!”贺会海一把扶住他,“年前说的养羊,想得咋样了?”
前些日子,贺三计听说村里有人光卖羊羔就发了“羊财”,心里直痒痒。“不是没想过,咱没地方养啊!”贺三计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自家院落。
他家新房院子小,圈不开羊不说,那味儿,邻里肯定有意见;地里搭个棚吧,又得花钱……
“我就是来跟你说这事儿!”贺会海扬扬手里的表格说,“你家山上那几孔土窑洞,早没人住咧,把羊赶进去,冬暖夏凉,美得很!”
“这能行?”贺三计眼睛一亮。
贺会海掰着指头算账——把废旧窑洞改造成养殖场地,政府既出钱补贴,又提供贴息贷款。养殖规模大了,还有奖励。听说镇上正在和收购商谈合作,不愁卖不上价。
“闹不好可咋办?我没养过……”贺三计还是底气不足。
“把心放到肚子里!”贺会海拍拍他肩膀,“村里早想到了,正联系老养殖户,给大伙儿开个科学养殖培训班。饲料咋配、疫苗咋打、羊圈咋消毒,保准让你不走弯路。”
贺三计想了一下,一拍大腿说:“成!成!”
(本报记者 刘已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