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张翼)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额5.0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0.1%,连续4年保持增长。京津冀外贸连续两年站稳5万亿元台阶。
据北京海关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北京在京津冀外贸中既是“压舱石”也是“增长极”,占比始终保持65%以上,近3年来提升至70%以上;11年来对京津冀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81.8%。
民营企业外贸日渐活跃。2024年,京津冀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1.21万亿元,增长8.9%,增速高于地区外贸整体水平8.8个百分点,上拉地区进出口增速近2个百分点,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外贸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民营企业外贸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比重11年来呈总体增加态势,2024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值24.1%,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大宗商品进口占比持续领先。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的重要枢纽。2024年,京津冀地区进口大宗商品1.88万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值的34.7%。同期,北京地区在京津冀地区大宗商品进口中继续占主导地位,共进口1.65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同类商品进口总值的87.7%。
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外贸快速发展。2024年,京津冀地区分别进口医药材及药品、医疗器械1467.2亿元、234.2亿元,均增长2.2%,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值的40%、26.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2.7个百分点。同期,进口人用疫苗320.8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值的92.3%,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北京作为京津冀医药创新成果转化核心区,对京津冀地区相关商品外贸贡献突出,2024年进口医药材及药品、医疗器械、人用疫苗的比重分别占京津冀地区同类商品进口总值的82.7%、89.5%、100%。
高新制造领域外贸动能强劲。2024年,京津冀地区分别出口汽车、手机、风力发电机组940.3亿元、727.6亿元、51.2亿元,分别增长56.4%、24.7%、58.3%,上拉我国同类商品出口增速4.7个、1.5个、38.2个百分点。北京地区高新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相关商品出口增长,分别出口汽车、手机、风力发电机组213.4亿元、726.9亿元、29.9亿元,增长47%、24.7%、97%,占京津冀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22.7%、99.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