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五千里爱在讲台 十七年青春接力

    ——西北师范大学支教帮扶新疆阿克苏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杨庆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22日 04版)

      2月19日,金城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师大”)校园里,迎来了2600多公里外的“亲戚”——来自新疆阿克苏的党政考察团,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心融在一起。

      从2008年开始,西北师大先后选派31批次近8000名学子,跨越山水奔赴阿克苏地区,上演了一场漫长的实习支教“马拉松”。他们把“爱”写在讲台上,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着阿克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位于南疆的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人口大区、教育大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到访的阿克苏地委书记吴红展满怀深情地说,一批批西北师大的青年学子秉承“西迁精神”,一路向西,用真心、举全力,持续助力阿克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书写校地合作的全新篇章。

      西北师大退休教师卓杰,不停按动手机,记录下校地双方亲切交流会谈的画面。他是这场双向奔赴的亲历者、见证者,曾先后19次带领实习支教团奔赴阿克苏,足迹遍布该地近千所学校。

      “我早已把阿克苏当作‘第二故乡’,那里的山山水水、学生老师始终萦绕在脑海里。虽然已经退休,但我还是放不下阿克苏,我会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为校地合作添柴续火。”卓杰说。

      就在同一天,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中心小学,书声琅琅、歌声阵阵。校长张世万正带领全校教师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工作中。

      张世万曾是西北师大2011年秋季阿克苏支教团的一员。“从我走进阿克苏,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这里。2012年毕业之际,看到阿瓦提县招聘教师,就毫不犹豫过来了。”张世万说。

      据统计,开展援疆实习支教以来,西北师大已有4700多名毕业生在新疆就业,在阿克苏地区就有1700多人。他们一代代青春接力,把优质教育资源向西延伸,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当地教育事业,赢得了良好口碑。

      “阿克苏对西北师大青年学子敞开大门。”曾多次到西北师大招聘人才的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王新春说,西北师大连续多年的实习支教,不仅缓解了阿克苏的师资短缺问题,还在各条战线上留下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青年人才,为助力阿克苏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西北师大力量。

      今年,西北师大与阿克苏的“牵手”已走过17个年头。长期以来,西北师大结合阿克苏的所需所求,探索建立了由指导教师、支教学校教师、支教同学和地方教育局共同组成的实习支教共同体,形成集培养、研究、实验、示范于一体,适应当地实际的实习支教模式,有效促进了校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年底,西北师大“西部边疆地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阿克苏揭牌成立。今年2月,阿克苏与西北师大共建的西部边疆地区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创新实验区揭牌成立。双方的合作持续向深处、向广处迈进。

      “学校对阿克苏的实习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西北师大党委书记贾宁说,学校将继续秉持“师范性”本色、“民族性”底色和“区域性”特色,聚焦新疆所需发挥学校所能,着力构建适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杨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