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8日 星期二

    彩礼“瘦了身” 群众减了负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华东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8日 03版)

      记者日前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柳童村,早在村口等候的村支部书记韩子军热情地迎上来。

      柳童村是当地婚丧陋习改革的“明星村”。红白喜事本是生活日常,当地不少村民谈到曾受婚丧陋习之苦。“农村是一个亲情社会,乡亲邻里大多沾亲带故,结婚、添子、过寿、升学……一年算下来,老百姓份子钱负担不小呢。”韩子军说。

      去年以来,滨州市纪委监委严格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同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博兴县纪委监委靠前监督,各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倡导农村红白事规格标准,彩礼“瘦了身”、酒席“限了高”、群众也减了负。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勤俭节约、文明和谐观念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不止于此。走进博兴县乔庄镇梁楼村移风易俗大食堂,10张餐桌可容纳近百人就座,音响、电脑、大屏幕等免费使用,每逢村里有喜宴,村支书不但主持婚礼,还能兼顾掌勺,平均每桌节省300元开支,既杜绝了铺张浪费又增添了喜庆祥和气氛。

      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博兴县锦秋街道安柴村的幸福食堂。新人诵读家风家训、村支书致贺词、金婚夫妇送祝福……幸福食堂不仅精心设计了婚礼流程,提供物资、器具免费取用,还将村办合作社年收入的30%用于食堂运营,保障8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特困、低保老人日常免费享用餐食。平日里,这里也是老人们打牌拉呱的聚集地。安柴村包村干部任杨杨还赋诗一首,贴在墙上:安享晚年心悠然,柴门轻启饭菜香。易心传递温暖意,俗习不染满庭芳。

      “读这首诗还有门道哦!”锦秋街道党工委书记白文强眉毛一挑,“‘安柴易俗’,还是首藏头诗。”

      (本报记者 刘华东 宋喜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