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8日 星期二

    江西铜鼓:农民出了家门“进厂门”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本报通讯员 陈舒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8日 04版)

      一大早,江西省铜鼓县带溪乡高岭村,村民赵为香从家步行5分钟,便来到了村里的米粉厂上班。

      晨雾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消散,一座标准化的现代厂房矗立村头。车间里,机声隆隆,称重、分拣、包装……生产线火力全开,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这家米粉厂是村里致富能手文建光等人在2023年年初办起来的,让赵为香等21位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米粉生产工序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工人们的工作相对简单,劳动强度也不大。文建光介绍,目前工厂每天消耗1.6万斤大米、小麦、玉米,制作出约1.6万斤粉条。

      米粉厂成立以来,赵为香一直在这里工作。“每个月工资在6500元到7500元之间,非常满意。”和赵为香同在厂里务工的其他20位村民,月工资也都在5000元以上。

      铜鼓县是一个山区小县,缺少规模企业,以往绝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困难群众稳岗就业,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发展水平。通过精准帮扶与优质服务,当地构建了一个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产业结构多元、创新氛围浓厚、政策支持有力、服务体系健全的优质发展环境。目前,全县100个行政村(社区)共办起220多家小微企业,让1万多名农村劳动力走出家门就“进厂门”。

      此外,铜鼓县还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全县各乡镇、社区、行政村努力为各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协调租赁厂房、解决水电难题等。永宁镇花园社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袜子厂,社区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闲置房屋清理出来作为袜子厂的仓库,方便群众领料和回收产品。在排埠镇,当地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办起牙签厂、竹筷厂、拉丝厂、竹炭厂,年产值3亿多元,吸引10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

      铜鼓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方淋表示,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接下来,铜鼓县将对全县乡村小微企业“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全面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本报通讯员 陈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