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政和八闽鸟改写鸟类演化历史

    系目前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冯家照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7日 08版)

        政和八闽鸟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新华社发(古脊椎所供图)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本报讯(记者齐芳、冯家照、高建进)演化生物学者们认为,鸟类最早出现于侏罗纪,并且在侏罗纪发生了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人类发现的最原始的鸟类化石,就是生活在侏罗纪的始祖鸟。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认为,始祖鸟可能并不是鸟,而是恐龙。那么,侏罗纪有没有鸟类?鸟类究竟何时起源?我国古生物学家最新发现的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给出了答案:它是目前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将鸟类起源的时间推进到中侏罗世晚期(距今1.72亿至1.64亿年)。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敏、周忠和,携手福建地质调查研究院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王敏介绍,2023年11月,在位于我国福建的政和动物群,研究者们在野外发现了一块仅有部分肩带骨骼暴露的化石。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复和研究分析,这个体重大约150克、披着艳丽的羽毛、生活在沼泽等湿润环境的小动物展露人前。“我们确定该化石属于鸟类,并将其命名为‘政和八闽鸟’。”王敏说。

      政和八闽鸟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的尾巴由一个短小的尾综骨构成。王敏解释,在漫长的演化中,鸟类不仅尾椎数目减少,最后几枚尾椎还愈合成一个名为尾综骨的结构,“它的出现,对鸟类身体重心前移、后肢和尾骨的独立运动,以及飞行能力的完善至关重要。可以说,愈合的尾综骨是构成现代鸟类体型的基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星介绍,包括始祖鸟、近鸟龙类等“潜在的侏罗纪鸟类”,仍然具有和恐龙一样的长尾骨,“这也是我认为始祖鸟可能不是鸟,而是恐龙的原因之一”。而政和八闽鸟的发现,证明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就已经出现,这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

      除发现政和八闽鸟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单独保存的叉骨。研究结果显示,该叉骨与白垩纪的今鸟型类非常相似(最早的今鸟型类出现于1.3亿年前),明显区别于政和八闽鸟,以及其他侏罗纪鸟类和恐龙。该叉骨的发现证实了至少两种鸟类生活在政和动物群,如果该叉骨的确属于今鸟型类,那么鸟类起源的时间将会进一步提前。

      周忠和说:“古生物研究帮助我们复建地球生命演化的轨迹。同时,我们也在开展更多地质、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协同演化的奥秘,为地球的未来发展给出更多展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