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6日 星期日

    湖北南漳:千年古寨,从云海中醒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本报通讯员 陈月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6日 10版)

        湖北省南漳县樊家寨。湖北省南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湖北省南漳县红岩寨。湖北省南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湖北省南漳县古山寨群带动了当地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热潮。湖北省南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湖北省南漳县闫家寨。湖北省南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湖北省南漳县工作人员保护、勘察青龙寨。田悦摄

        湖北省南漳县春秋寨全景。田悦摄

      【中华古迹巡览】 

      春寒料峭,晨雾初散。千余座古山寨从湖北荆山峰峦的褶皱里浮出轮廓,像一卷被露水洇湿的古老帛书,被阳光缓缓拨开。

      这些古寨,曾是荆山盐道的咽喉,而今早已卸下铠甲。石墙上的箭孔静默而肃穆地凝望着山河,像是在沉睡了千年后,缓缓睁开的瞳孔。

      “一马万夫拒,连山似郭城。春秋排阵法,偃月夜谈兵。”这首诗描绘了南漳古山寨群中春秋寨的雄伟和险要。春秋寨三面环水,一面临山,依山就势蜿蜒排布于鲤鱼山山脊上。它南北长505米,东西宽30至50米,有石砌房屋160余间,虽然房顶都已不复存在,仅留下石头砌筑的墙体,但依然可以窥见当年的盛景。

      站在山顶,秀水苍崖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山水太极画卷。透过林木向山下望去,只见山间沃野平畴,阡陌纵横。让人在赞叹景色绝美之余,也不禁发问:古人何以要筑寨于山巅呢?

      “古寨除了用于居住外,还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襄阳市文史专家、南漳县原文化局副局长庹先沮触摸着厚重的墙体告诉记者。南漳东守汉江,北倚襄阳,南望荆州,西扼巴蜀,春秋以来的战争,与南漳有关的就达26次之多。到清代后期,社会动荡,匪患十分严重,乡民只好据寨之地利,以求自保。你瞧,春秋寨里,除了坚如磐石的民居,还有学堂、马厩等遗址,可见寨子并非一时的庇护所,而是乡民长期生活的聚落。

      据专家考证,南漳古山寨群萌芽于史前,形成于楚汉,繁荣于明清。2013年3月,南漳古山寨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寨分为山寨、洞寨、寨堡等不同类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军事、社会、民俗等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古山寨隐匿于荆山云海之中,鲜为人知。直到21世纪初,它们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近年来,南漳县在古山寨保护利用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2020年11月,南漳县委、县政府成立申遗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管理保护246座古山寨,抢救性修复7座。2024年3月1日,国内专门规范古山寨保护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我们第一时间将《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下发到各镇,广泛开展古山寨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群众的保护意识。”南漳县申遗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闫光照告诉记者。近日,《南漳古山寨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精心收录了南漳县11个镇(区)的500余座古山寨。

      如今,漫步春秋寨、卧牛寨等古寨当中,东巩高跷、呜音喇叭等非遗项目与遗迹交相辉映。景区还引入了峡谷游船、骑射等游乐项目,让古山寨既有古意,又有新意。

      “站在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登山望远、观摩古寨、参观博物馆,再品尝一顿地道的农家饭,古山寨与山水交融的独特之美,让人心旷神怡。”在春秋寨景区,游客黄秋鑫兴奋地说。

      近年来,南漳县以春秋寨为核心游客集散地,整合忠义寨、漫云古村落、卧牛寨等周边资源,区域联动开发,形成一体化完整的古山寨文化品牌。春秋寨景区所在的南漳县陆坪村,已形成农家乐16家,户均年接待游客6000余人,收入达22万元,吸纳当地农民就业300多人。

      “下一步,我们将深挖古山寨历史文化价值,以春秋寨景区为龙头,大力引进国有、民间资本开发古山寨,促进古山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南漳古山寨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说。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本报通讯员 陈月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