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章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这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论述,不仅站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家庭的重要地位,而且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动员令。
家庭之所以具有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本上是因为“天下之本在家”。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作为生活依托,家庭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寓所,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对于一个人来说,家不仅承载着生养家庭成员的基本责任,而且发挥着物质支撑与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作为社会细胞,家庭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孟子所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儒家经典《大学》所讲的“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表达的思想都是要重视家庭之于社会、国家、民族的基础作用。作为文明载体,家庭发挥着良好道德风尚的教育、引导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传递美好的道德观念,引导和促使家庭成员健康成长,而且能培育和传承美德,弘扬正气。“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画荻教子”等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就是家庭所发挥的文明建设功能。
让家庭的三个“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既要注重家教,也要注重家风。“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指路明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是人们熟知的常理。
家教的第一主体是家长。人们常说,“养不教,父之过”。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家长,应该把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子女,引导他们培养做人的气节和骨气,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推动他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家教的重要方式是言传身教。父母是子女的最早启蒙老师,其言谈举止极为重要。因此,家长特别是父母要重言传,重身教,以身示范,以身教带言传,以身教树榜样,从细微之处传递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良好习惯、优秀品德,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在关键的时刻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的家风是指引家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指挥棒”。《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箴言,体现在家庭建设中也是要重视家风。无数事例证明,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氛围和风气,家风对人的品德形成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久而又明显的作用。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子女教育才会好,也才能为好的社会风气奠定基础。
家风建设既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形式。在内容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在形式上,要充分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互动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充分发挥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综艺、网络直播等传播快、流量大的特点,把弘扬正能量的家风广泛传递出去,并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高飞,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