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文化中国行】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驼球贺岁兴文旅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2日 09版)

      【文化中国行】

      身姿矫健的驼球手们稳稳地骑坐在骆驼背上,目光坚定而锐利,手中紧握着驼球杆,仿佛与骆驼融为一体。随着比赛哨音响起,驼球队员们兴奋地吆喝着,纵驼飞驰——

      春节期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驼球贺岁战接连上演,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比赛吸引了大批游客,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蒙古族驼球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由马球比赛演变而来,是通过两阵对垒,乘驼击球,追逐争抢,以高分取胜的对抗性运动,要求人驼高度配合。球员既要善于驾驭骆驼,又要有娴熟的击球本领,因而比赛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乌拉特后旗有1000多年的骆驼牧养史,是中国驼球运动的摇篮。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驼球队领队孟根达来介绍:“驼球运动员大多是牧民,赛驼一般也是由自家牧养的骆驼驯化而来的,在节日里,大家都会组织起来参加驼球那达慕,表达欢乐的心情。”

      眼下正是戈壁红驼最美的季节,在乌拉特后旗迎新春传统民俗文化展示活动上,牧民们驾着自家的骆驼为游客奉上了精彩的驼球表演赛。“高大威猛的骆驼配合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驼球队员,太震撼了。”来自山东青岛的游客孙鸿翔说。

      驼球运动在当地的兴起与骆驼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将戈壁红驼确立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全旗科学规划建设了1个戈壁红驼产业园区和9个高标准养殖基地。

      得益于戈壁红驼产业的快速发展,驼球这一代表戈壁红驼文化的民俗竞技项目正日渐繁荣。2014年,蒙古族驼球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乌拉特后旗驼球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中荣获竞技类一等奖。

      如今在乌拉特后旗,几乎每一个嘎查都有驼球运动员,全旗共有14支驼球队和80余名驼球运动员。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