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90】“福建芯”,非一般!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辉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冯家照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2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90】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怎么看都没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

      但就是在种子这个被称为“农业芯片”的赛道上,福建却孕育出诸多“隐形冠军”——

      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有一粒来自福建建宁;全国70%以上的花椰菜、50%的空心菜,种子产由福建供应;国人一年吃掉近50亿只的白羽肉鸡,是福建打破了国外种源垄断……

      “福建芯”是怎样炼成的?

      福建种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对种质资源的悉心呵护。

      “如获至宝!”说起多年前那个夏天,在武夷山九龙窠的杂草丛里找到老君眉,高级农艺师罗盛财至今心潮澎湃。

      尽管那株老君眉只有一根枝条、三片叶子,但足以让他激动不已:“护好这棵‘独苗苗’,老君眉就不会‘断子绝孙’!”

      40多年来,罗盛财收集保护名丛单丛1178份,还给它们建了3个“家”——九龙窠名丛圃、霞宾岩茶树种质资源圃、龟岩名丛园。

      “这些年,福建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4377份,采集野生半野生茶树、果树资源数量全国第一,还建成了25个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库。”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介绍。

      福建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科研攻关机制的创新。

      “脰骨(福州话,指脖子)被扼住的滋味,不好受哟!”福州金苗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清感叹。

      2012年,金苗种业涉足鲜食玉米时,选择从国外引进品种。

      “当时我们拿下国外一款可生吃白甜玉米‘雪甜7401’的国内独家代理权,每年为全国提供超65%的种子。但不是自己的东西,心里总是不踏实!”胡建清回忆,“赶上外国制种基地天气不好,种子的产量品质都会受影响,有一年甚至无种可供……”

      光靠“买买买”不行,还是得有自己的“拳头货”!

      “通过科企合作,我们选育出‘雪甜232’,它的食味品质接近‘雪甜7401’,但种子市场售价低很多。这是福建首个自主选育的高端水果玉米品种,打破了国外垄断!”胡建清的眼里放光,眉头也跟着舒展开来,“这要感谢省农业科学院廖长见副研究员所在的玉米育种团队,这是我们并肩作战的成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推行的产业研究院模式广受欢迎——科企共建,产业界出卷,科技界答题,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方志坚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全省成立了30家农业产业研究院,涉及水稻、蔬菜、茶叶、生猪、绣球菌等多个产业。”

      育种了得,福建的制种也不简单。

      “链条长哟!长到需要我们这些‘制种经纪人’。”建宁县黄坊乡村民何火明的话里透着自豪。

      啥是制种经纪人?

      “可以把我们看作种业公司和制种户之间的桥梁。”何火明向记者讲起其中的“门道”,“种业公司跟我们签订委托合同,我们拿到亲本材料,分发给制种户,约定好制种质量,最后把种子回收上来,再交给制种企业。”

      “一个地块适合种什么组合,父母本怎么合理错期种植以确保花期相遇,不同的亲本组合如何做好时空隔离以避免串粉……制种经纪人要提前定好生产计划,手把手教给制种户,并做好全程监督,发生矛盾纠纷后还得从中调停。”说起制种,何火明头头是道。

      “我可是持证上岗的,即便走出建宁,这证也很有含金量!”何火明告诉记者,2013年开始,建宁实行制种经纪人执业备案制度,经纪人必须经过村、乡镇、县多层把关,再经过统一考试考核拿到证,每年还要进行年审。

      有序规范的管理,保证了当地制种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截至去年底,建宁制种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的10%。

      (本报通讯员 张辉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冯家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