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各位企业家请来,主要是想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把营商环境营造好、维护好、发展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
人勤春来早,开年即“开跑”。从2023年1月28日在唐山迁安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到2024年2月18日在石家庄召开直通省市县三级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再到日前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河北连续三年的“新春第一会”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持续释放出河北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鲜明信号,传递出河北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的坚定决心。
从“事能办”到“事办好”
“本以为要再跑一趟,没想到一趟就领取了两个证照。”前不久,在廊坊市安次区政务服务大厅,手拿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廊坊市安次区牧右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海江有些惊喜。
“一趟不用跑,证件全办好。”在邯郸市肥乡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下,河北明储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近日通过网上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只提交一张申请表格,便办理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两个证照,审批时间不到2个小时。
早在2020年9月,在河北开办企业便可实现在线一日办结。2024年,河北省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国家部署的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河北全面落地实施。2024年,全省累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业务10.9万件。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889.97万户,同比增长4.29%。累计压减跑办部门97个、办理环节104个、申报材料229个、办理时限222日,压减率分别达89%、89%、77%、67%。
从“人情分”到“找谁都不好使”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1月16日,唐山海洋馆开业运营。这里的循环水维生系统是由柏蓝恒信(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后建设的。回顾项目投标经历,柏蓝恒信总经理孟江南这样评价:“不问企业性质,不问企业来自哪里,只要实力突出,就能脱颖而出。”
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河北省瞄准痛点,狠抓关键,不断深化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持续推进评标专家“盲抽”、评标专家“盲评”、远程异地评标、分散评标、招标投标全程网办,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对评标的干扰。以“双盲”评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自2023年5月河北省推行“双盲”评审改革以来,参与招投标活动经营主体16.8万家,较改革前增长7.5%。目前,河北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双盲”评审改革。
如今在河北,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已成为招标投标领域的常态。
从“多部门跑”到“数据跑腿”
“过去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需要跑到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交纸质材料,现在实现了‘网上办’,既省力又省心。”近日,来自邯郸市志和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陆瑶通过河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顺利提交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申请,当天就收到了变更后的电子证照。
2023年起,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以部分产业政策作为试点,探索推进“免申即享”工作,通过数据汇聚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等方式,精准匹配企业与政策,实现产业政策资金“免申报、零跑腿、快兑现”。
河北省坚持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了多层级互动、多部门协同、多系统互联的政务服务生态体系,真正实现从“多部门跑”到“数据跑腿”的转变。
一项项优化政务服务的小改进,最终由点及面,撬动了营商环境大变革,为河北的企业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在2023年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议活动中,河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
把企业的感受当作营商环境的晴雨表,越来越多的企业用脚投票来到河北。在今年的河北省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上,8家企业负责人现场提出意见建议,11家企业提交书面发言。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认真回应,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
“政府用了最大诚意来支持企业在河北发展,对企业家在河北遇到的点滴问题,给予了最有效、最直接的回复,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这是阿那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寅在蛇年“新春第一会”上最深切的体会。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胡洪月 李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