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新闻随笔】新年俗连接过去与未来

    作者:李广春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1日 02版)

      【新闻随笔】 

      今年的春节即将结束。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融合新场景、新玩法的新年俗,为传统佳节增添着别样的仪式感。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春节历久弥新,传统年俗与时俱进,新年俗不断涌现,更折射出节日的生命力。年俗凝聚共同的价值情感,在不同的时代,形式或有变化,但核心的价值指向始终不变。今天,高铁车厢里的移动非遗馆、烟花绽放间的无人机表演、跨越时空的视频拜年、借鉴木版年画的游戏形象,让传统节俗走进生活、融入时代,绵长的历史文脉得以在守正创新中延续。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选择用科技的方式打开春节——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美好祝愿,充满创意的温暖祝福一键直达;提前定制属于自己的电子红包封面和拜年表情包,让拜年既喜庆又不失个性;逛一场科技庙会,看过机器狗与醒狮队共同起舞,还能再品尝一杯机器人制作的咖啡。这样新潮现代的过年方式,也在为越来越多的老辈人所接纳。智能手机成了他们过年不可或缺的工具,触屏就能与远方的亲友问候互动,表达心意,习惯了面对面拜年的他们,也在喜欢上键对键的祝福。线上线下新旧交织,历经千年的年俗向新而生,应时而变,因社会的流动、技术的演进、文化的融合而产生新的样态,焕发出新的活力。

      有人曾担心现代科技会让年味流失,确实,年俗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在一起”的年味从来没有淡过。回家过年催生春运大潮,行色匆匆里,人们正在用新的方式诠释过年“在一起”的含义。带上腊肉香肠,奔赴儿女工作的城市“反向团圆”,体验新鲜的城市氛围,享受小家庭的温情与陪伴,这是在一起。趁着假期,呼朋唤友到天涯海角坐享蓝天大海,到北国边陲欣赏冰雪世界,到湘西山寨感受苗族风情,到世界各地体验时尚风潮,来一次诗与远方的邂逅,这是在一起。全家同游,到博物馆寻远古先人的足迹,赏精美绝伦的瓷器,读泛黄厚重的古籍,听娓娓道来的讲解,想古今交融的脉络,来一次充实的文化之旅,这是在一起。团圆在一起的年味,因时代的变化而更加丰富、更加温馨,这是社会变迁、文化流变带来的自然结果。年味的本质,在于情感的连接与文化的传承,只要心有所向,心中有所牵挂,年味总会依照时间的约定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归属感。

      年俗因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更时尚更丰富,年味因文化的创新而变得更醇厚更长久,年景因共同的奋斗而变得更亲切更动人。有关春节的一个个中国故事,展示了中国人守正创新的文化立场、一以贯之的拼搏精神、和谐和睦的美好追求。这个寄托着无数中国人情感与记忆的节日,正以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姿态,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凝聚起中华儿女的信心与希望。

      (作者:李广春,系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