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山海情》里那些苦焦的村子,光景变了——

    弘德村,“协作”催生了好日子!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王忠耀 闫磊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1日 01版)

      【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

      去弘德村采访,竟被密密匝匝的人流挡在了村外!

      年里头的弘德村“晋江集贸市场”,简直是人山人海!瞧,那个汉子站在摊位前喊得多起劲!风把他的脸吹得通红,可额头上却沁出了密密的汗珠。他一边不停地招呼着顾客,一边不停地介绍着商品,手上麻利地帮客人打着包,还不忘提醒身边的婆姨记得结账。

      记者注意到了他。攀谈起来,这个淳朴的西北汉子告诉记者,他叫罗海鹏,老家是宁夏同心县的,现住红寺堡区弘德村。他说,弘德村是个扶贫安置村。

      怕记者不明白,他偏过头问记者:“看过《山海情》吗?讲的就是我们那圪垯,苦焦得很!和村上1000多户人家搬过来13年了,现在的日子,攒劲!”

      “咋着个攒劲?”记者来了兴趣。

      他掰着指头一个个数起来:“你看,除了这家小铺,我还养了30多只羊,还入股村肉牛合作社……”正说着,手机响了,他带着歉意说:“抱歉抱歉,我得走了。村委会通知下午开会,领土地流转金呢!村干部都会来,你要是对村上的事有兴趣啊,可以问问他们。”

      记者饶有兴致地坐上他的摩托车,朝村委会赶。

      街道宽敞整洁,一水儿白墙的民居排列齐整,或青色、或红色的琉璃瓦房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学校、医院、球场、超市、文化大院从身旁一一掠过。

      村党支部书记任军是一个50多岁的精壮汉子。讲起村里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

      刚搬来时,全村有一半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闽宁协作让大家脱了贫。

      任军告诉记者,从闽宁协作到东西部协作,如今早已不是当初“送钱送牛羊”的光景了。“人家福建来的干部说了,要想方设法帮村子把造血功能弄起来,以后发展的路就更宽了。”

      眼瞅着来弘德村建产业、谈合作、搞帮扶的“朋友”越来越多,村里人的营生也越来越多。“咱村里现在可没闲人!”任军很自信。

      说话间,任军带着记者来到了弘德村肉牛养殖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排整齐的牛圈。

      依托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帮扶,如今,村里的肉牛养殖上了大规模:统一分配圈棚、统一联系牛源、统一提供优质饲草料、统一防病防疫、统一联系销售……

      村民李牛旦正驾驶着自动喂料车给牛添加草料。他是这里的牛“大厨”,负责每天让“食客”吃得舒舒服服。“以前在西海固,我就是个放牛娃。你猜我现在一个人能管多少头牛?”李牛旦眨眨眼睛,“几千头呢!开着车一溜子全都能喂上。”

      “我们村几百户都在肉牛厂入了股,我除了在这打工一个月有几千块,年底还有大头分红呢!光会喂牛不行,我打算再好好学些知识和技术,争取哪天也能升个管理层。”李牛旦“摆”起了自己的计划。

      “嚯,心劲儿蛮足嘛!”记者给他点了个赞。

      “日子有了奔头,村上的男女老少哪个不憋着一股劲儿?!走,带你去看看‘银发直播团’。”任军说。

      走进直播间,只见一个鬓发斑白的妇女左手执着枸杞、右手擎着黄花菜,满面笑容地介绍着。

      “老任从福建回来就跟我们说,人家那面,老的少的脑子可活了,挣钱的路子可多了。他这么一鼓动,我们也就来了劲儿,都是人,咱差啥?”妇女叫赵淑梅,还真有点主播的“范儿”。

      “咱们村现在也兴讲个‘爱拼才会赢’,那歌我老在直播间给观众唱呢。”赵大姐说话间给记者露了一小手,发音和曲调都挺像那么回事儿。

      前不久,红寺堡区组织任军他们去福建泉州考察学习了一回。这一看,任军的心劲儿就更足了,泼泼辣辣搞出了好多动作。

      他告诉记者:“闽宁扶贫协作,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开启了。从送钱送牛羊,到建晋江集贸市场、上冷凉蔬菜大棚,再到办扶贫工厂、搞产业园区,这些年,闽宁协作一路升级,协作面也不断扩大,村里的营生越来越多。”

      走出直播间,远处工地上的塔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任军介绍:“那是一家福建公司投资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厂,说也是看上我们这儿的区位条件、工业用地和劳动力优势了。”

      说到这儿,他停了下来,掏出手机讲了一通电话,然后对记者说:“刚才和相熟的福建挂职干部通了电话,打问打问,等这个厂子投产了,能不能给咱村的后生们也给上几个岗位。”

      离塔吊工地不远,是一片温室大棚,一座一座白顶子大棚绵延开去,很是壮观。

      “山东兄弟也瞧上咱弘德的条件了,带着资金、技术、经营新理念来跟咱合作搞产业。走,进去看看!”

      嫩绿的苗叶间,弘德村村民杨耀梅正闷头儿给辣椒绕头吊蔓。双手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一畦翠生生的辣椒就被“扎”上“小辫”,“攀”上了从棚顶垂下的牵引丝。

      “又快又稳,您这手上有功夫啊!”记者不住地夸道。

      “是咱山东老师教得好。”杨耀梅直起身,笑着冲大家点点头。

      “耀梅说的是,人家寿光派来的技术员,种菜就是水平高,教咱这招也真管用,她那4个棚,去年少说往她口袋里送了五六万。”任军在一旁“爆料”。

      见记者在拍视频,好几个人围了上来:“记者,给我们也做个广告!兴民纺织厂正招人呢,有感兴趣的姐妹,欢迎来报名!”

      “还有我们肉牛养殖园,刚扩建完,也急着招人呢!”

      “我们基地种的葡萄销路好得很,一年能挣不少。”

      …………

      (本报记者 杨舒 王忠耀 闫磊 张文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