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文化中国行】非遗装点年味浓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孙安琪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07日 09版)

      【文化中国行】

      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文化味儿”更浓厚了。在菏泽鲁西新区,非遗的融入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色彩,风格独特的钩织作品、栩栩如生的剪纸、绚丽多彩的刻瓷、创意十足的曹州面塑,不仅让这个春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也让炫目的烟火气扶摇而上,激发国潮经济新活力。

      春节期间,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的鲁西南古法钩织工坊店内,各种各样的钩织作品栩栩如生、玲珑有趣,吸引着周边群众前来打卡、选购。

      钩织是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手绣技艺中的一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断层的风险。但随着我们不断创新,让传统手造涌现出了新的活力。”年过六旬的古法钩织传承人张惠灵说。

      正是凭借对这项技艺的热爱,张惠灵开设了个人工作室,一心一意做起钩织定制及手作体验。在多年的尝试和创新中,她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和文化元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使钩编产品不仅实用,更具艺术气息,其产品成功售卖到千家万户,春节期间更是订单不断。

      曹州面人同样也备受追捧。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李派面人第七代传人李斌的工作室内,李斌搓、揉、捏、塑,十指翻飞,变化出各种形象的面塑作品,每天都会有新的面塑作品出炉。

      不仅如此,春节前夕,李斌和他的母亲还应邀到江苏苏州参加2025年“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主会场活动。作为山东省参展的三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代表,李斌不仅参加了“年货好囤、年味好浓、年戏好看、年俗好玩、年礼送福”为主题的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更现场展示了曹州面人版《戏曲福蛇》《醒狮系列蛇》等新创作的曹州面人作品。

      如今,在鲁西新区,“指间技艺”正悄然转化为“指尖经济”,牡丹面塑、工笔画、钩织、堆绣、根雕、刺绣、刻瓷,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牡丹元素、潮流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孙安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