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
儿子的作文震惊了老师,也让任永花瞪大眼睛,“啊”出了声。
“写的啥呀?”
腊八的午后,记者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小广场遇见骆驼湾村妇会主任任永花时,她正和几个闺蜜聊得欢呢。
“这小子不让看啊。老师就说,把骆驼湾写得特美、特好,同学们都想来看看。”
“说明骆驼湾有魔力啊!”
“还真是这样!以前,总觉得家乡穷山恶水。村边上那些山,名字听起来好听,什么骆驼峰,其实又高又陡,种啥啥不成。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了,城里人可着劲往这里跑,一个劲夸这里生态好呢!”
记者从资料上得知,以前的骆驼湾,戴着一顶“三区合一”(革命老区、深山区、贫困地区)的“帽子”,老百姓戏谑:“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
“你都想象不到,村里10多年没几个新结婚的,没几个育龄妇女,学校没几个孩子,全村没一间新房……”任永花一股脑儿抖落着,“年轻人都跑了!我在外面待了19年半。”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骆驼湾,坐在百姓炕头拉家常,帮乡亲们理发展思路。总书记指示,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省里随即派出工作队一户不落、一人不少走访调查,理出个《村情调查报告》。
“按照规划清单,要一个个画钩呢。”任永花说。
“咋画钩?”记者追问。
“我带你们去个老辈儿家看看去,他说得明白。”任永花利索地往前走。
任永花说的老辈儿,叫孙振泽,大路边就是他的家。院门是半开放的,半堵灰墙上挂着大小两块牌子:“善美阜平 诚信商家”“阜平县孙振泽农家院”。
“叔,在家吗?”任永花亮开嗓门,朝院东头的二层小楼走去。玻璃透亮,一楼堂屋里的鲜花、绿植映出了影。
“有客啊!”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位老汉和一个中年人进了院。
老汉就是孙振泽。跟他同来的中年汉子,是村支书顾瑞利。
小楼背倚骆驼峰,二楼房檐下,挂着一排大红灯笼。是日,天朗气清,骆驼峰巍峨耸峙,小楼平添了几分气势。
“您这小楼挺有情调。花了不少钱吧?”记者不觉赞道。
“多亏了村里帮衬。有十来年了,我是头几批。”孙振泽双手搓着裤子边。
顾瑞利接了话茬:“要说,还是老辈儿有眼光。村里住房改造时,和老辈儿一讲,他二话没说推了石头房。你瞧瞧,现在取暖、做饭都用上了煤气。”
“要是搁以前,我这房檐都挂着冰柱子呢,屋里待不住人!现在家家用上空气源热泵,24小时热水都有了。”孙振泽打开水龙头,让记者去试试。
在记者的赞叹声中,孙振泽谈意更浓:“你们夸我有眼光,我也就不谦虚了。那会儿不少人寻思,盖几间房够住得了,弄小二楼干吗?人家瑞利说,盖起小二楼,可以和公司签合同,搞旅游挣钱。大伙儿心里没底呀,旅游?咋挣钱?这穷乡僻壤的。我呢,心里明镜似的,听政府的准没错!”孙振泽话语里透着得意。
“哈哈哈”,几声爽朗大笑后,他接着讲了起来:“看我那招牌没?钱真挣下了!房子盖好后,村里就帮我们办起了民宿。我这是自营的,一年能挣5万多元,好多老客户,一住就是几个月;村里还有几十户租给了公司,固定拿租金。”
孙振泽说的公司,是村里与县国企合办的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总书记让因地制宜,咱这山多林多,民风淳朴,城里人来了都觉得稀罕。开发出来,黄土真能变成金。”顾瑞利帮着解释。
就像小朋友要向别人炫耀自己心爱的玩具,顾瑞利执意拉着记者到街上走走。
村子不大,依山而上,足有两车宽的石板路旁各式小院层叠错落,砖木混搭飞檐上挑,红灯笼、红风车正在风中起舞,古朴而热烈。“接待中心”“商业街”“小食街”“豆腐坊”“酒坊”……琳琅满目。
“都是俺们住家。自己住加开民宿,村上统一设计。以前全是黄泥石头小屋,山墙裂着大口子,进屋便是炕。‘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话真的一点没错!以前,死气沉沉的骆驼湾,慢慢悠悠的苦日子,现在,到处充满了生机!老乡们走起路来,连衣角都呼呼带着风呢。”
说话间来到了村中央的广场,各种为过年举行的民俗活动正在彩排。“咱这年味足,正月村里到处塞得满满当当!白天有扭秧歌、霸王鞭、平阳大鼓、罗峪擎歌、巡游、非遗传统毛掸子会,晚上篝火晚会、打铁花……周边的、外地的,连外国人都有。”
顾瑞利步子迈得很大,一下子把记者撂得老远。他还在自顾自地大声讲解:“你看现在咱这村容村貌,不输景区吧?你再看沿河公园,有新建的冰瀑、大溜冰场、嬉雪乐园、休闲渔业,骆驼湾已实现了‘四季游’。现在天冷没法带你去山上转,山上正干得热火呢!围着村子的辽道背、藏粮沟、菜树塔、木桥都要开发出来。”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身问记者:“你们见多识广,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这群人,可为啥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本报记者 丰 捷 耿建扩 陈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