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春运进行时】黄河桥上的“舞者”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赵晶晶 宛文鹏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4日 10版)

      【春运进行时】 

      “作业命令已下达,大家注意安全!”1月18日,天还没亮,国铁郑州局郑州桥工段的桥梁工们整齐列队,快速登上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当天,他们将利用“天窗”作业,检查养护1公里主桥梁体和5个桥墩设备。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是郑太高铁和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公用桥梁,自2014年通车以来,主要承担贯通南北的运输重任。在这座黄河桥的上游,依次是郑州黄河第一桥、第二桥,这三座铁路大桥见证着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承载了天南地北的旅客记忆,更讲述了黄河大桥养护人携手保畅通的佳话。

      “铛——铛铛——”在作业现场,桥梁工长李小林紧握检查锤,不时敲击着桥梁螺栓。“完全贴紧的螺栓敲击声清脆响亮,它们都是我的老朋友了,只有每天亲自来拜访,我心里才有数。”作为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和河南省劳动模范,李小林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检修工作。

      春运期间,平均每2到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从大桥经过,“天窗”较平时缩短了近一半,桥梁养修作业分秒必争。

      桥梁养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职工们要攀爬梯子上至桥梁顶端,下至距离黄河10多米高的桥墩,踏着50厘米宽的步行板进行检修,同时还要悬挂安全带检查梁体,脚下便是滚滚黄河水。

      正值严冬,桥上时常刮起7级以上大风,90分钟的作业时间,李小林几乎都待在桥上,其间不断开展检查、整修、复紧等工作。“从40年前使用的电焊、手拉锯,到如今的电动液压冲孔机、等离子切割机,养修大桥按下了‘加速键’。”对于黄河桥,他有着深厚的感情,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黄河桥工区已有25年了。

      “大桥全长11.3公里,桥下有226个桥墩,近10万颗螺栓扣件……”谈及桥梁数据,李小林如数家珍。

      “嘟——嘟——”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驶上大桥,职工们目送它离去后,继续走上巡检路。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赵晶晶 宛文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