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养进工厂里,塘口养虾又养蟹……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科技赋能让农业有了新模样。
走进高淳区固城街道南京花山现代园艺公司草莓园,一垄垄草莓苗间点缀着颗颗粒大饱满的果实,散发着清甜的果香。“再过几天‘香野’‘越雪妃’这些草莓新品种就可以上市了。”该公司总经理马文介绍着新品种,农户打来的咨询电话一个接一个。自从被聘为高淳区首批乡土专家,马文主动对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把田间、地头、大棚作为农业技术培训课堂,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
据悉,2019年年底,高淳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围绕“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改革任务,持续优化科技人员入乡激励机制、推动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创载体建设。近年来,高淳区科技局选派13名科技特派员,围绕河蟹、茶业、果蔬等农业特色产业引进培育新品种23个,实施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11项,开展技术培训约1400人次。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创新良法良机。
冬季本是农闲时节,但位于固城湖畔南京宁渔种业研究院的养殖鱼塘中,养殖设备满负荷运转,工人们在一处在建的温室大棚里忙前忙后。
“这里是我们试点建设的鲈鱼工厂养殖基地,和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工厂化养殖效益更高。”南京宁渔种业研究院法人代表、江苏帅丰种业集团党支部书记王东明解释,这里不仅投放密度高,通过水体循环利用还能有效减少养殖过程对新鲜水源的依赖。
对渔业来说,鱼苗就是其产业“芯片”。南京宁渔种业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研发了符合高淳特色的水产新品种“宁鲈1号”,苗种远销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福建等地。
围绕水产特色产业,高淳区先后建设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和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宁渔水产种业研究院和汉宁遥感研究院“一中心三院”,加快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造集种质选育、技术研发、培训指导、深加工和文化科普为一体的科创载体。
(本报记者 苏 雁 杜 倩 本报通讯员 罗湘雨 蔡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