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侬(壮语‘兄弟’),停一停、听一听、看一看,学习法律不受骗……”近日,恰逢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圩日,雒容法庭的法官们在集市上唱起了自编的普法山歌。
用法律知识填词的“普法山歌”、演绎禁毒故事的“非遗”戏曲、再现生活情境的“法律小课堂”……近年来,广西司法部门积极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一系列兼具现代法治观念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普法品牌。
如何让法治宣传与赶圩民俗活动相结合?来宾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张祖胜告诉记者:“我们根据当地民众代代传唱的山歌,将法律法规填入旋律中,打造了既有民族特色又含有法律知识的‘普法山歌’。”考虑到当地多民族聚居,语言差异较大,来宾市还用普通话、壮话、瑶话、桂柳话等,演绎了不同版本的“普法山歌”,将法律词条转化为“接地气、聚人气”的民族语言和方言。
在梧州藤县,禁毒宣传“遇上”非遗戏曲,呈现出别样风采。“牛歌戏是藤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梧州市司法局副局长梁魏介绍,司法部门以“禁毒+牛歌戏”宣传形式,将相关知识融入牛歌戏表演中,向群众讲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
在一场宣传活动中,法律工作者走上舞台,演绎趣味十足的“禁毒牛歌戏”。“牛歌戏加入禁毒知识后,既让我们欣赏了戏曲表演,又明白了毒品危害,既生动又有用。”现场观众张女士说。
乡村振兴,妇女能顶半边天。广西妇联和广西司法厅联合举办了乡村(社区)少数民族妇女“法律明白人”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情景演绎教学、调解案例分析、法治文艺会演、少数民族“巾帼法律明白人”讲身边故事等形式,讲述处理婚姻纠纷、家庭暴力、农村宅基地权属等法律知识,引导妇女群众积极学法,使其成为家庭普法的带头人。
广西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副处长梁斯表示,广西将继续深化民族法治工作,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八桂大地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本报通讯员 陆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