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待到沙棘漫山金果盈坡时

    ——记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扬

    作者:本报记者 赵明昊 靳 昊 孙金行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04版)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轰隆隆,轰隆隆……”

      隆冬时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一七〇团的万亩沙棘园里,机耕道上拉运车辆奔驰往返,职工们忙着采收沙棘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又是一个丰收年。”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扬望着满园金灿灿的果子,脸上洋溢着笑容。

      自2003年起,一七〇团开始引种沙棘。“这里靠近沙漠,土地多为戈壁荒滩,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加上毗邻全国著名的玛依塔斯风区,风灾频发,沙棘是为数不多能存活下来的植物。”王军扬介绍。

      每到开春,团场的干部职工便齐上阵,刨土、挖坑、栽种……几年奋战,形成了万亩沙棘生态林。

      2009年,刚大学毕业的王军扬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申请来到团场,从此与沙棘结缘,一干就是15年。担任林业站副站长期间,他主抓沙棘育苗、种植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短短两年,完成了1.4万亩沙棘林的种植任务,成活率超90%,并成功推广了沙棘硬枝扦插技术,年出圃沙棘苗60万株。

      沙棘是种活了,可职工群众的腰包还没能鼓起来。

      “沙棘全身是宝,得想办法让生态林变身经济林。”王军扬说。整天与沙棘打交道的他不甘心,决心跑遍全国也要找到销路。

      2019年,他主动离开连队领导岗位,牵头组建合作社,成立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机并未等太久,在与国内沙棘领军企业的一次对接后,兵团沙棘的品质优势终于得到市场认可。当年,167名社员人均收入即突破7万元。

      销路解决了,王军扬一鼓作气,继续投身先进技术引进,投资深加工设备,同时在大果沙棘新品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园建设等领域展开探索,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打响品牌。

      2023年,通过与石河子大学的共同研发,第一代沙棘机械化采收样机试验成功,填补了国内沙棘机械化采收领域的空白。

      在王军扬的带动下,职工群众科学规范种植、精细化管理的绿色高质量沙棘产业在一七〇团初具规模。王军扬的沙棘产业还延伸到兵团其他师市,种植面积超10万亩,累计销售沙棘果1.4万吨,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职工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6000元增至2024年的14万元。

      如今,一七〇团团场职工办起了自己的沙棘专业合作社和销售公司,研发出沙棘原浆、干果、冻干全果粉等一系列产品,吸引了一批批客商来团考察投资,越来越多的带货主播为沙棘代言……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一七〇团的沙棘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保一方生态,带一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全国最大的大果沙棘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023年,一七〇团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称号。截至目前,一七〇团已拥有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16家、注册公司8家,沙棘深加工及配套设施在建项目6个。

      “沙棘就像兵团人一样,顽强且坚韧。”王军扬满怀期待,待到沙棘漫山金果盈坡时,一定是万家幸福灯火明。

      (本报记者 赵明昊 靳 昊 孙金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