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手记44】
一大早,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快来幸福学校六年级教室瞧瞧!”电话那头,山西大宁团县委书记王娟鹏的话里透着兴奋。
记者一踏入教室,“姐姐!”罗曲村的孩子任羿宇眼尖,欢快地跑了过来。
记得这个孩子。暑假时,入户走访,他围着记者问了很多问题:“姐姐,飞船是怎么飞上天的,里面都有些啥?听说城里的小朋友能上航天课,我也好想听听……”
事后,记者就把这个故事告诉了王娟鹏——与大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无法抬脚就去博物馆、音乐厅、科技馆。想开阔眼界,还不太容易哩!
王娟鹏听后,说他来想想办法……
“来啦!来啦!”响起了孩子们欢快的叫声。就在记者和小羿宇聊天的当口,几位大学生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教室。
“同学们好,我是哈工大2024级工科实验班的刘禹含,今天,由我给大家主讲一堂航天科普课。”其中一位冲孩子们说。
教具摆好,科普课马上开讲。“大家知道火箭是怎么飞上天的吗?”刘禹含举起一个火箭模型,柔声发问。
“靠风推!”“喷火!”台下抢答声此起彼伏。
“对,火箭会喷火,靠的是强大的发动机。”刘禹含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一根向上的箭头,“火箭要想冲破天际,推力得超过地球的引力。我们国家的‘长征五号’,推力就有1000多吨呢……”
坐在教室后排的王娟鹏悄声对记者说:“听了你的反映,从去年10月开始,我们通过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让大宁的小朋友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结对子,一起开展‘远方的明灯’书信往来活动。这不,我们还邀请这些大朋友给孩子们上航天课……”
时间过得飞快。课堂快结束时,刘禹含从背包里掏出一封信,环顾四周问道:“我的‘小伙伴’笔友在哪里呀?”
任羿宇先是一愣,立刻认出了信封上的火箭,他缓缓举起手,声音有些紧张:“是……是我。”
“终于见到你了,画的火箭太酷啦!”刘禹含冲小羿宇竖起大拇指。
(本报记者 刘已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