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大思政课”开创全面育人新格局

    作者:付金辉 薛 峰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0日 08版)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有关《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建好“主渠道”、善用“大课堂”、打造“大师资”,努力打造具有辽大特色的“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 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学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强调“三个优先保障”,即发展规划优先保障、人才引进优先保障以及公共资源配置优先保障,全力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学院先后获辽宁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先后入选辽宁省首轮“双一流”建设A类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对象。学院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持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指导建设课程思政116门,建成“思政必修课+思政选修课+课程思政”的课程群。学院将新媒体技术引入思政课教学,建设思政网络课程,建成“思想道德与法治”等5门网络课程,实现网络思政课程全覆盖,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统一。2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坚持问题导向 善用社会实践“大课堂”

      学院积极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知行合一”主题实践活动,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的统一,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聚焦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连续16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小分队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百年党史图片展,增强学生知党爱党、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感;开展“与经典对话,与时代同行”读书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依托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沈阳红色基地参观,通过情景模拟等模式,创设沉浸式教学实践活动。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其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巡讲法”获人民网2023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坚持引转结合 打造思政队伍“大师资”

      学院坚持把好政治关、师德关,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进力度,近年来累计引进教师20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人;率先实行“在辅导员队伍、党政管理干部中遴选思政课教师”工作,遴选20余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且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的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转岗至思政课教师队伍。重视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在配齐配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定期组织教师集体调研学习。相继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方向带头人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系列管理制度,在学科建设、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保障,极大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双骨干”培养计划,坚持“老带新”手拉手帮扶制度,实施科研教学骨干教师及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等,搭建思政教师成长平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着力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学院先后获3支教育部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辽宁大学),获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已形成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大思政课”持续开创全面育人新局面。

      (付金辉 薛 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