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看大展】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千年前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家书,正如吴越文化博物馆对游人的邀约。从杭州主城区出发,驱车四十分钟可以抵达吴越国的发源地临安区,来到吴越文化博物馆前。坐落在功臣山下的吴越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个吴越国国史专题博物馆。
走进馆内,正在进行中的“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开馆大展共展出350件(套)文物,其中有150件一级文物,近半数展品为首次展出。它们从吴越国历史、钱氏家训、珍贵文物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阐释了吴越国时期繁盛的城市建设、发达的手工艺、灿烂的海洋贸易文明等。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吴越国历经三世五王,“吴越国在历史长河中只有短短一瞬,但纳土归宋的政权平稳过渡,让这些文物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也让吴越文化得以久久回响。”临安博物馆馆长鲍伟华说。
展览以“百年有待——吴越国历史揽胜”和“一脉风华——吴越国文物观止”两条叙事主线展开。一楼展厅,文物按照历史的叙事排列。从吴越家山到衣锦城模型,再到劝伐董昌,吴越国的建立过程历历在目。其中钱王的金书铁券,代表着中原王朝对钱镠功绩的认可,也印证了吴越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杭州城的扩建变迁图、钱王短剑、捍海石塘结构……吴越国对于杭州城市建设的贡献尽收眼底,这是吴越文化中“保境安民”的实证。
吴越文化博物馆拥有65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最吸引人的无疑是秘色瓷精品专题陈列,系统展出了大量国家一级文物。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发端于中晚唐,繁盛于吴越国时期。考古专家们认为,秘色瓷不仅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吴越国社会的多方面信息。以秘色瓷为代表的越窑青瓷是吴越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它漂洋过海,成为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广泛传播。
展览所展示的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和海棠盘的组合,是首次在公众面前揭开神秘面纱的稀有器型,其造型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迄今尚无他例。秘色瓷皮囊壶壶身呈皮囊状,纹样仿皮革缝合线,是吴越国与辽国等游牧文化地域存在文化交流的最佳证明。
博物馆二楼有个独立展厅,在这里展出的是三件“镇馆之宝”,系20世纪80年代钱镠母亲水丘氏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高66厘米、口径40厘米、底径41厘米,由炉盖、炉身、炉座三部分组成。炉盖设计巧妙,上部呈束口形状,最上面有一个盖纽,似含苞待放的荷花。通体融合了釉下褐彩、镂刻、阴刻等多种工艺,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通高66.5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16厘米。通体施釉,釉色青黄润泽,胎体灰白、质地细密。盖罂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高24.4厘米,口径37.2厘米,底径19.5厘米。整器钵形,敛口,斜折沿,弧腹,高圈足外撇。通体施釉,呈青黄色,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釉下绘褐彩云纹,腹部饰六组双勾如意云纹和六朵绽放的莲花,腹底和圈足各饰八朵和十一朵云气纹。
据鲍伟华介绍,考古发掘时的两个细节,令考古人员惊叹不已:一是油灯出土时,仍然静静端踞在正中莲花形石灯台之上;二是油灯内有大量未燃尽凝结成块的油脂。遥想当年,墓门关上不久,油灯应是因缺少氧气而渐渐熄灭的。
博物馆中还有部分华美精致的文物也吸引游客前来探馆,吴越国承袭了唐代金、银、铜、玉等制作工艺,生产了大量精美的器物,被用于纳贡、贸易、供奉和生活等,“金花银器”充分体现了吴越国高超的金银器制作水平。玲珑玉饰,平面与镶嵌结合而成的立体玉雕,更是五代制玉工艺的一大特色。
由和田玉和金制带扣组成的文物高士宴乐纹金银玉带板,玉面镌刻了“高士宴乐图”,精致细腻的刻画,即使跨越千年,也依旧清晰;
与现代所用几乎并无二致的刻花玻璃盘西域风和现代感极强,由此可推断吴越国与海外保持着贸易往来;
银盒里的丝带残片背后是自唐代以来东南地区发达的丝织业;
还有憨态可掬的水晶狮子、刻有“千秋万岁富贵团圆”的白玉挂饰、精致细腻的金银器这些颇具“网红”潜质的文物……
“吴越国遗迹遗物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珍贵性是首屈一指的。”鲍伟华说,此次展览文物种类丰富,包括瓷器、金银器、玉器、漆器、水晶、玻璃、丝织品及石构件,这些文物遗存成为吴越国文化、科技等方面成就的有力证明。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