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网络文学创作进一步贴近时代生活,包括“老年人”“新职场人”等在内的新群体加入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队伍中。类型创新更加多样,题材表达更贴近现实,无论是类型元素融合还是网络文学与下游产业的业态融合都在进一步深化。网络文学名副其实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同时,网络文学及其IP转化以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和精彩的故事,受到多语种地区读者欢迎。网络文学既出圈又出海,表明网络文学既是大众的也是世界的。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通过吸收网络文学类型化创作的成功经验,变得更加大众化。重要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在形式技巧和内容深广度方面都有发展,在坚持正能量的同时,兼顾了可读性和艺术性。《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滨江警事》(第1部)两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入围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同时,固化的类型结构被打破,类型的规则也在被重新书写。以男性为主要阅读群体的男频网文以表现个体之于他人、世界意义的“理念”结构逐渐替代传统网文中类似游戏过关的“升级”结构,“不爽”成为爆款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读者对内容逻辑和价值观有更高要求,而不仅仅是对情节快感的单一追求。这为网文市场提供了全新的表达维度,推动类型文学朝着更加多元化和高级感方向发展。
以女性为主要阅读群体的女频网文的类型整体处于持续变动之中,呈现出古典回潮与先锋实验并行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对传统叙事美学的致敬,网络作家摒弃繁复的设定,专注于故事本身的内涵与深度,洗尽铅华,稳扎稳打。以往女频文学中固定的题材和元素式微,以言情为单一线索的叙事结构已逐渐被边缘化,类型融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许多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女频的故事框架,而是成为深刻反映并敏锐捕捉社会情绪的文本载体,展现社群性的成长体验和价值观念。属于“新世代”女性的新职场、新生活与新型的亲密关系,正逐渐成为女频网络文学重点描绘的对象。科技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变革越来越深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主播”“博主”等新职业成为女频网文描绘的对象,而“新世代”亲密关系也不断被诠释和塑造。
网络科幻依然发展势头强劲。网络科幻不仅通过对未来科技和社会形态的想象,展现了人类面对未知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科幻文学的强大包容性与创新能力。同时,它将科幻元素与奇幻、武侠、都市、历史等既有类型相融合,创造出“科幻仙侠”“星际都市”“未来历史”等新颖独特的子类型,大胆地将科幻与悬疑、游戏、无限流等其他流行元素相结合,构建出既充满想象力又贴近读者情感需求的精彩故事世界,进一步拓宽了受众基础。
类型的多元化创新不仅表现在传统题材的不断创新与细化上,更在于新兴题材的崛起和跨界融合的趋势。新的类型逐渐生成,打破了既往类型化的局限,呈现出一种突破性和多元化趋势。同时,贴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叙事结构与表现形式也逐渐清晰起来。这种多样化趋势不再仅仅局限于题材领域的拓展,而是更加注重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维度的重新生成,从而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内容生态。比如,短篇的出现更加适应快节奏生活方式下读者的需求,也展示了网络文学在体裁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短篇网文以其信息化、集约化、戏剧性等特点,适应了现代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也为市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学选择。
中国网络文学IP转化持续活跃,涵盖了影视、动画、有声剧和游戏等多个领域,与其他娱乐形式交叉融合,也为作品带来新的表现空间和创作方式,推动整个行业的深度转型与发展。数字媒介交融深化,围绕网络文学作品,其他版权形态的产业开发模式已经萌生了新的发展态势,单向放射状的联结结构深化为以IP概念为核心、多业态协同发展的圈层共振模式。改编作品涵盖了都市、历史、仙侠等多个领域,在内容深度和市场广度上均展现出显著特点。特别是2024年微短剧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网络文学与微短剧的结合,让网络文学更贴近大众生活。
网络文学在持续破圈的同时,“网文出海”也在长足发展。自2022年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后,2024年又有10部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网文出海”平台覆盖包括英语、印尼语、菲律宾语、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克罗地亚语、俄语、匈牙利语等多语种地区,数字化文学受到各国读者喜爱。
泛网络文学类的“微短剧出海”已成为中国文娱内容国际化的新赛道。微短剧出海反映了内容输出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网络文学以长篇叙事为主,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海外传播形成一定障碍。而微短剧通过视觉化手段弱化语言的限制,情节更为紧凑,情感表达更直观,使其更易为全球观众接受。这一形式将网络文学的叙事核心与短视频的轻量化特质结合,是将本土文化网络文学内容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全球传播的重要尝试,成为“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新兴力量。
各种新兴题材的崛起及不同圈层的参与,使得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愈加多样化,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同时,随着IP转化和内容国际化的推进,网络文学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通过创新和融合,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建设力量。
(作者:李玮,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