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农村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安中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7日 07版)

      【专家点评】 

      湖南、浙江、河南等地农村的变化充分表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那么,农村发展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要提质增效,必须做好“土特产”文章。缺乏特色,农产品就将出现低层次雷同,缺乏比较优势,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小农生产分散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矛盾,统一生产技术标准,还能凸显品牌优势,从而最大限度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代表着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当然,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也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传统慎重选择产业方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宜农则农、宜种植经济作物则发展经济作物,文旅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则可以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决不能一哄而上,搞成“万村一面”。要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和营造产业生态,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作用。近现代农业发展史已经充分表明,历次科技革命均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在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育秧育种技术研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但也应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有短板。一是农业科技前沿领域,比如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方面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一些最新农业技术,如现代生物种业技术、低镉水稻品种、耐盐碱杂交稻等科技成果推广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农业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还不够紧密,距离对农业生产对象进行全过程精准管控的数字农业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

      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联农带农有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要推动先富带动共同富裕,就必须在坚持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探索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推动小农户和大农业接轨,建立联农带农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农业资源和小农生产纳入统一经营管理当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业发展成果切实惠及广大农村群众,推动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必须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农民如果缺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就会成为文化荒漠,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当前,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出了发展农村文化的新路子,比如一些地方推动乡村自然风光与非遗传承、美食文化交融,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给游客带来了良好旅游体验,还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在推进文旅融合过程中,乡村社会完成了自身文化重构,丰富了农民精神世界,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成为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方乐土,从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作者:王安中,系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哲学与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陈海波、赵斌艺、栗念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