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是贵报的忠实读者。最近,读到贵报刊发的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真是感慨万千!这样的好报道,翻来覆去看上四五遍都舍不得放下。为啥?因为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
我是河北人,本科就读于长安大学。读书期间,身边就有很多来自西部的同学。我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聊天交流,也结伴去了西部的很多地市旅游、调研、社会实践。所见所闻,让我渐渐对这片绮丽壮美的土地充满了感情。
2023年,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在很多人惊奇的目光中,我选择回到西部,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当了一名老师。
之所以下定决心把青春安放在新疆,一方面是源于多年前熏陶渐染形成的“西部情”,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一位良师益友——天津大学张金利教授的影响。
张老师是国家第八批援疆干部,2014年担任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但他的援疆生涯,实际上从2008年就开始了。16年来,他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奉献给了边疆的科研教育事业。毕业季,在我面对几个职业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找到了我,诚挚地说:“小伙子,我代表石河子大学邀请你!那里需要你,也一定会全心全意托举你!那里或许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很多发展机会。”
我不再彷徨,踏上了西行之路。
来到石河子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我的校友,天大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张海洋和李雪琴,凭借不懈努力和优异的科研成果,毕业后几年就双双被评为教授;每个新学年,我都能从新入职教师中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身影……
来到石河子大学的这一年,我不仅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也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更好服务新疆的产业发展,我选定了印染行业及煤化工行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回收的科研选题。依托石河子大学的科研平台,我顺利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自治区相关项目。这样的科研支持,太给力了!
谈起新疆,以前人们总会和“贫瘠”“荒凉”等字眼挂上钩。其实,这早就是“老皇历”啦!这些年来,新疆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工业领域,都有了长足进步。作为亲历者,我想告诉大家:新疆不仅有“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有“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等数不胜数的美景,更有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众多求才若渴的高等院校,她们会给你足够的平台支持,让你充分施展抱负,写就最壮美的青春篇章!
来吧!我想把一位当地老师送给我的鼓励送给大家:做西部教育的“接棒人”,攒劲得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3届毕业生、石河子大学青年教师 徐永胜
读者来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