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广西南宁:“一产一策”聚才兴业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05日 02版)

      近日,南宁学院华为数字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教师沈艺敏一大早就来到教室上课。这是南宁学院与华为技术公司在产教融合方面合作开设自主创新鸿蒙技术微专业后的第一堂课。“专业有‘鸿蒙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涵盖最新前沿技术理论与实践。”沈艺敏介绍。不久前,广西南宁与华为技术公司还签署了推进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共同颁发数字技能人才“一培双证”,组建数字技能人才南宁(东盟)培养基地,深度合作推动数字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培养。

      近年来,南宁坚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一产一策”,大力引进和建设各类产学研载体,做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好帮手”。

    做大人才“蓄水池”

      一条条生产线整齐排列,一台台精密设备有序运转……在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微小的芯片完成规模化量产后,发往全国各地。这个2023年4月建成的广西首个集成电路晶圆级封测制造项目,封装工艺目前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多亏了优厚政策支持,让我们吸引了近70名行业资深高管人员、技术骨干来这里工作。”公司董事局助理林旺杨说。

      近年来,南宁着眼需求端和供给端,聚焦重大项目、重点群体、千亿产业,不断充盈人才“蓄水池”。一方面,建立完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同时引进产业人才团队。另一方面,组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政校企合作联盟,与知名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打造产业学院等,促进产教才深度融合。截至目前,依托一批亿元重大工业项目签约落地,已带动产业人才及团队进驻项目48个、集聚重点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约2000人。

      “产业所需所急,就是人才工作所向所为。”南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等七大千亿元产业,南宁市逐个梳理不同产业的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根据人才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行动方案,提出针对性人才引育举措,以“干货”“实招”助力重点产业发展。

    用好科教“聚宝盆”

      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创新型信息产业基地的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洁净的声学与振动测试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忙着对声学材料进行测试与检测。

      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于2023年8月建成,目前已正常运营。这是南宁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深化市校合作,持续放大教育科技人才叠加倍增效应的生动缩影。

      “我们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桂电南宁研究院、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东盟应用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学院‘113工程’,共同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南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宁创造性推动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积极嫁接高校创新资源,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有平台、有机会开展产学研融合工作。

      依托共建的产学研平台,南宁将人才、技术、设备等创新资源批量导入,搭建科研平台18个,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90余人,累计培养博士硕士2300多人。

      为引进更多高能级产学研平台,南宁给予最高4000万元运营经费支持,积极引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26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产业技术攻关,转化科技成果百余项,实现营收16.86亿元。

      与此同时,南宁市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与东盟高校合作,打造具有中国职教特色、符合东盟职教标准的产业人才模式,为在东盟发展的中资企业培养本土人才,助力企业从“走得出”到“进得去”“能发展”。

    激活企业“主引擎”

      2023年11月,南京初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南宁,并更名为“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这家显示芯片设计公司,在新地域开启新篇章。

      “我们决定把总部搬迁至南宁,主要是基于南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公司研发副总经理万波说。

      为破解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难题,南宁实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办法,推动科研经费杠杆往企业倾斜、向攻关“卡脖子”技术问题聚焦,建立完善“产业立题、企业出题、政府选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企业找项目、找经费、找收益。

      2024年2月,南宁整合升级“邕江计划”人才项目,设立顶尖、领军、青年等专项,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支持重点产业引进培育的人才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目前,已累计引进培养领军人才团队201个、青年人才科技项目97个,给予项目资助超3亿元。

      作为公司技术研发骨干,万波积极参与了“邕江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团队专项的申报,并获得100万元的项目资助。“我们团队正在研发的项目,可以有效填补南宁在显示芯片设计领域的空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万波表示,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实施,将吸引更多企业聚集南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