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

    党建引领 开展高质量学科与专业建设

    作者:孔海霞 赵喜红 程波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5日 04版)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激发人才培养活力,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湖北省一流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长江经济带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以党建为引擎,学科与专业双驱动,“振兴农业、服务工业、助力生态”三项赋能的“一引擎双驱动三项赋能”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瞄准育人新方向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树牢“大人才观”。建立“红细胞”党建育人新模式,形成“三项举措”(握稳党旗领航之“舵”,守护前行“航线”、提升前进“速度”)结合“四大行动”(思想提升、实践育人、结对帮扶、队伍领航)的党建协同育人体系。开拓红色“微平台、微故事、微视频”“三微”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以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青年网、湖北思政网、学校一线聚焦、学院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微平台作为主要阵地,聚焦党的理论思想、理论方针,广泛宣传典型,讲好红色故事,形成思政育人的浓厚氛围,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学院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打造“红细胞”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品牌,连续多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科与专业双驱动 激发创新原动力

      学院坚持“一流党建”与业务高度融合,以党建为引擎,实现学科与专业双驱动,推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学院以建设“湖北省一流学科”为契机,以“党建育人与学科育才”为内驱力,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育一流师资队伍,学院省级及以上人才占全部专任教师的30%,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入选者等,生物工程教研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同时以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为依托,以“党建引领与思政推动”为抓手,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目标,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的“新工科多维育人体系”,通过将专业学习融入思政培养,构建多元化实践课程群,建设产学研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等改革措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科与专业双驱动,有效提高了学院的工作效能,夯实了“双创”“双带”的建设成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红细胞”志愿服务队获“全国大学生科技服务示范团队”,入选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专项实践团队,校级首批“公益环保示范团队”;学院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优秀工作单位。

    产业赋能 凝聚发展新模式

      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会聚英才,聚焦实践,以“振兴农业、服务工业、助力生态”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小院”,将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中心,开发新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学院、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生态系统。学院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积极组织和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和行业赛事,作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校内组织单位,连续3年获得“优秀组织奖”,师生获国家级奖项45项,省级奖项50余项。

      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擎,将支部建在学科上、专业中,以一流党建凝聚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推进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党建方面,学院连续多次获得“清廉学校”建设学院,创建校级“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学科建设方面,参与“磷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并获“长江中游生源要素微生物转化与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环境/生态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专业建设方面,生物工程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面,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研究生党员标兵,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  

      (孔海霞 赵喜红 程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