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变革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作者:贾德忠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4日 15版)

      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够立足我国实践与世界对话、能实现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治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外语类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使命。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提出之后,经过多年演变,已从理论探讨逐渐转化为实践行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理事会、经合组织等都先后发布过相关报告,强调全球胜任力对国家和全球发展的重要性。全球胜任力,即在国际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包含知识素养、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多个方面。当前,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已有诸多实践,但整体而言起步较晚,尚不能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匹配。当下,应进一步推动育人体系改革,切实加强新时代青年人才国际胜任力培养。

    提升语言文化适应力,推动人才从“外语通”到“外国通”

      作为人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要素和标志,不仅包含着本民族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更蕴含着本民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加速着语言演变。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的今天,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外语类高校要充分发挥外语的辐射作用,通过语言铺路、文化架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语言和文化适应力的培养,丰富国际化校园内涵、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为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融相通、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

      在发挥传统学科优势、大力推动非通用语种建设的同时,外语类高校应努力做到基于语言、超越语言,让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有机融合、互为助力,有效提升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而是将语言学习转化为打开一国文化宝库的钥匙,增进对学习对象历史、政治、经济、科技等全方位认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多样性,促进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塑造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自信的姿态,从而做到文化交流、文化理解、文化融入,真正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增强专业综合素养,推动人才从“外语通”到“领域通”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进程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参与国际事务的相关人员在海外业务拓展、谈判协商、交流合作等方面面临着新要求,亟须增强自身在外语、专业、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外语类高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调整升级现有学科专业体系、重塑外语教育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

      外语类高校应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和对外交流合作优势,以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为牵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找准社会服务切入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语言开道、专业跟进、区域与国别研究补充”的路径,搭建起“语言提升—行业专题培训—全球实践”的立体式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通道,打造校部、校地、校企、校际协同育人共同体,让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拓展外语人才综合素养,提升专业人员外语能力,更好满足我国各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需要。

      围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外语教育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的关系,以增强专业和综合素养为目标,突破传统语言教育的思维模式,通过共享、共建、共育,凝聚社会协同力,促进外语与更多学科深度融合,推动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迭代升级,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培养思辨力执行力,推动人才从“外语通”到“全球通”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在不同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复杂多变,亟待培养一批深谙中国国情、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外国语言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外语类高校不仅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知识体系构建,更要加强对其政治鉴别力、文化思辨力的培养,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有力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捍卫国家利益。

      要以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和全球治理为抓手,建设一支跨院系、跨学科、跨国别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通过技术赋能加速教育变革、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激励学生开展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有机融入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市场开拓与动向分析能力、国际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等。尤其要针对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空白领域、急需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策略。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要将中国的理念倡导付诸实践。外语类高校可通过聚焦外语能力提升、跨文化沟通、文化通识、领导方略、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区域研究与全球治理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注重提升人才的领悟力与执行力,实现人才的政治觉悟、国际视野、外语能力、业务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贾德忠,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