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以文化聚合推进幸福聚合

    陕西渭南:优供给 扩渠道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0日 09版)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四进融合”进高铁站活动。

        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文化文艺小分队进基层开展宣传活动。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活动”。

      赶集还能看“大戏”,文化惠民又暖心。近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街道热闹非凡,一场由渭南市精心筹备的文化大戏——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活动在此激情上演,为蔺店镇的父老乡亲带来一场绚丽多彩的文化盛宴。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作为渭南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探索,“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这一品牌活动自今年下半年推出后,在各乡镇约定俗成的“赶集”的时空结合点上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提升了群众“赶集”的获得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这也成为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一个缩影。

      有陕西“东大门”之誉的渭南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力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文旅系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尤其是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品牌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从服务内容优化和服务渠道扩展两大方面着力,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聚合效应,确保城乡居民便捷、优质地享受公共文化发展成果。

    联网即连心 以多元空间承载品质服务

      公共文化空间,一端连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端连着城市文化气质的培育和涵养,不仅受到群众的青睐,而且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渭南市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各区县建成了大批村史馆、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探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色发展模式,让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城乡群众。

      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渭南市12个图书馆全部达到等级馆标准,其中,一级馆4个,二级馆3个,三级馆5个。渭南因地制宜开辟“政府+企业”“城市+乡村”“公益+便民”“文化+景区”总分馆建设模式,拓展城市分馆、乡镇分馆、社会分馆等联办分馆建设。各地多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布点成网,让城乡居民拥有更多“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好去处。

      目前,全市已建成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34个博物馆、24个非遗馆(展厅)、13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33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3个图书馆、文化馆分馆,31个城市书房,149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市、区(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起对接需求、与群众心连心的坚实文化阵地。

    艺术即生活 高品质文化供给融入日常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公共文化场馆承载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和全面提升群众艺术素养等多重职能。对此,在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各地文旅系统积极延展服务手臂、创新服务样式,致力于让高品质文化供给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比如,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积极探索“场馆+服务”“分类+提升”“才艺+展示”“制度+管理”四位一体全民艺术普及的新路径、新模式,实现了文化馆服务从“固定群体、有限时间、一老一小”到“全民、全时、全龄”的迭代升级,在统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平衡发展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满足广大群众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文化需求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其精心打造群众终身美育教育学校的经验做法,契合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效提升了场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也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做出了独特探索。

      多年来,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坚持“人民文化人民办,群众舞台群众演”的理念,通过组织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走进广场公园、城镇社区、园区企业、乡村院场,累计开展活动1300余场次,覆盖100万群众,让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公益文化服务惠及城乡百姓。

    需求即行动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桥陵镇三合村,蒲城县文化馆、图书馆精心编排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精神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蒲城县图书馆的流动阅览车为群众带来了党政、文学、科技、少儿等800余册图书,现场群众在演出前后借书、看书,融入书香。

      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盼者”。对此,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先后印发《渭南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星级评定办法》《关于开展渭南市优秀群众文化品牌培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渭南各地“以需促供”,切实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文化力量。

    潮流即趋势 “公共文化云”让服务就在身边

      当前,信息化浪潮涌动,公共文化服务以数字化服务为牵引、推动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对此,渭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致力“云”服务的更新升级,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

      云演出、云展览、云讲座……渭南市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已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积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及时便捷地把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与此同时,各级文化场馆利用网站、微信平台提供掌上阅读、线上培训、公益展览讲座等免费数字资源。“乡村春晚”“公共数字文化墙”“公共文化云”“基层全民艺术普及”等数字推广项目,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便捷化的文化需求。

      2023年10月,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相关通信科技单位,以“文化+科技”数字化融合的方式,建立了“渭南公共文化云”平台。作为获取公共文化资讯、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线上总入口,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一键查询最新文化资讯,一键阅读好书和学才艺,一键导航全区文化场馆,一键观看精彩活动,让文化惠民从“掌上”到“指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赋予了城市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而公共文化服务,则是这个灵魂得以展现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渭南将始终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利民的理念,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致力于让每一位市民和游客都能深切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的滋养,让文化之花在渭南大地上竞相绽放、绚烂夺目。

      数据来源: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