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村里那盏“温暖的灯”

    ——记国网江苏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周维忠

    作者:本报记者 李 健 苏 雁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1日 04版)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10月2日,对唐永富一家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从江苏省仪征市沿江村搬到了新城镇上的新圩小区。79岁的唐永富难掩激动:“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有了齐全的新家电。”

      唐永富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感恩一个身边的人——周维忠,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

      故事还得从20多年前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起。

      1998年夏天,周维忠到村民唐永富家中催缴拖欠的电费。到了唐家,入眼便是“屋顶看得到天、地上长满青苔”的破败景象,这个困顿的家庭让周维忠久久不能平静。周维忠自掏腰包垫付电费,并告诉唐永富:“你家有困难,国家有电费减免政策。”不仅如此,周维忠还为其修缮房屋、置办物品、照顾孩子,让唐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从唐永富一家开始,周维忠如一盏“温暖的灯”,又陆续帮扶了村里15户孤困家庭。26年来,他为帮扶对象垫付的电费累计超过14万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1年,一支以“周维忠”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在榜样感召下,周维忠身边的同事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党员服务队。周维忠共产党员服务队修桥铺路,宣讲国家政策,助力农户直播带货,成为乡村一道亮丽风景。

      2022年,周维忠被选派担任驻沿江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周维忠就暗下决心:做“第一书记”一定要像模像样,决不能徒有虚名、摆花架子!

      沿江村,南靠长江,北临仪扬古运河,耕地面积3776亩,都是永久基本农田。目前全村主要经济产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村集体收入较低且渠道单一。如何提高农业附加值,让村民富起来,这是周维忠最关心的事情。

      在周维忠的牵线搭桥下,沿江村党支部、国网扬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经作室党支部和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党委开展四方结对共建,建成300亩精品水稻种植基地和55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稻田里引入优质水稻“金香玉1号”,蔬菜大棚里种上“仪征紫菜薹”和地方特色蔬菜“洲八样”。“两年来,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每年能够为村集体增加近30万元收入。2023年,村经济合作社更是自成立以来首次为村民发放了分红。”周维忠说到这里露出笑容,“我们得让乡亲们通过党的好政策增收致富。”

      发展光伏产业,是周维忠增加村民收入的另一个突破口。2023年12月,江苏省首个能源专业合作社——仪征市圩众能源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推动“整村光伏”发展,能源合作社获得推广收益,村民获得开发费用和25年租金收益。

      “你这么帮别人,图啥?”记者忍不住问周维忠一个久憋在心中的问题。这位国字脸、皮肤黝黑又淳朴的汉子搓着手腼腆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能为乡亲们办实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那就行了。”

      (本报记者 李 健 苏 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